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45岁以上人群首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调查
【6h】

中国45岁以上人群首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 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部分: 卒中后 3 月认知障碍的研究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第二部分: 卒中后 3 月和 6 月认知障碍变化的研究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 述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有较高的卒中发病率。与正常人相比,卒中的患者更容易伴有认知障碍以致需要照料。迄今,尚没有普遍认同的评估认知状况的卒中量表,痴呆的诊断只是关注认知障碍的晚期阶段并且倾向阿尔茨海默病化,关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尚存在较多的争议,中国人相关的研究更少,故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人群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卒中后3、6月间认知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和方法:
  卒中后3月,符合入排标准的614例首发卒中且不存在卒中前认知障碍的患者连续入组,收集人口统计学、病史、临床资料和卒中临床特征等数据。完成神经心理量表后,被诊断为卒中后认知障碍、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卒中后痴呆和认知正常。参加3月细查的患者在卒中后6月继续随访,完成全套神经心理量表。
  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AS9.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检测其正态性,用平均数±标准差或者中位数描述其集中趋势,分类变量用相对数描述。先做单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者ANOVA分析,非正态分布或者方差不齐的连续变量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s U-test或者 Kruskal-Wallis test),对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对有意义的变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的研究,并计算p值、OR值和OR值95%可信区间,Hosmer-Lemeshow统计量或者Pearson检验用于检测模型拟合优度。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卒中后3月认知障碍的研究
  1、中国45岁以上人群首发卒中患者 PSCI、PSCIND和PSD的患病率分别为28.8%、16.3%和12.5%。
  2、 PSCI、PSCIND和PSD中最常受累的认知域依次是视空间,继之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
  3 PSCIND和PSD的单因素分析
  3.1人口统计学:PSCIND和PSD患者中高龄、低教育水平、体力劳动者的频率显著高于卒中后认知正常者。
  3.2个人病史和家族史:PSCIND和PSD患者吸烟和卒中家族史的频率显著低于卒中后认知正常者。
  3.3临床资料:PSCIND和PSD患者高s-IQCODE评分的频率显著高于卒中后认知正常者。
  3.4卒中临床特征:PSCIND和PSD患者有卒中后3月时NIHSS评分>1分和失语、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的频率显著高于卒中后认知正常的患者。
  3.5 PSCIND和PSD患者抑郁的频率显著高于卒中后认知正常者。
  4、 PSCIND和PSD的多因素分析显示,高教育水平(OR0.46,95%CI0.22-0.93)、高s-IQCODE评分(OR2.34,95%CI1.16-2.93)和卒中后3月时NIHSS评分>1分(OR1.80,95%CI1.11-2.93)与PSCIND密切相关的。高龄(OR5.23,95%CI1.89-14.41)、高教育水平(OR0.18,95%CI0.07-0.51)和高s-IQCODE评分(OR2.26,95%CI1.02-5.03)与PSD密切相关的。
  5、PSCI的单因素分析
  5.1、人口统计学:PSCI患者中高龄、低教育水平和体力劳动者的频率显著高于卒中后认知正常者。
  5.2、个人病史和家族史:PSCI患者中吸烟和脑卒中家族史的频率显著低于卒中后认知正常者。
  5.3、临床资料:PSCI患者中高s-IQCODE评分的频率显著高于卒中后认知正常者。
  5.4、卒中临床特征:PSCI患者中卒中后3月时NIHSS评分>1分、皮层受累、脑萎缩和白质疏松的频率显著高于卒中后认知正常的患者。
  5.5、 PSCI患者中抑郁的频率显著高于卒中后认知正常者。
  6、 PSCI的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OR1.86,95%CI1.22-2.84)、高教育水平(OR0.30,95%CI0.16-0.56)、高s-IQCODE评分(OR2.31,95%CI1.25-4.26)和卒中后3月时NIHSS评分>1分(OR1.72,95%CI1.14-2.60)与PSCI密切相关。
  7、 PSD患者中急性期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的频率显著低于卒中后认知正常者,前者使用脑蛋白水解物的频率显著高于卒中后认知正常的患者,PSCIND的患者中恢复期使用胞二磷胆碱的频率显著高于卒中后认知正常的患者,PSCIND和PSD患者中恢复期使用降糖治疗的频率显著低于卒中后认知正常的患者。在调整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和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的影响后,发现恢复期使用胞二磷胆碱(OR3.94,95%CI1.52-10.18)是PSCIND的危险因素,恢复期降糖治疗(OR0.35,95%CI0.13-0.98)是PSCIND的保护因素,急性期使用抗血小板(OR0.33,95%CI0.17-0.66)和恢复期使用降糖治疗(OR0.33,95%CI0.11-0.99)是PSD的保护因素。
  8、 PSCI患者中急性期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恢复期使用降糖治疗的频率显著低于卒中后认知正常者,PSCI患者恢复期使用神经保护剂和胞二磷胆碱的频率显著高于卒中后认知正常的患者。在调整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和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的影响后,发现恢复期使用胞二磷胆碱(OR2.68,95%CI1.10-6.50)是PSCI的危险因素,急性期使用抗血小板(OR0.53,95%CI0.32-0.87)和恢复期控制血糖(OR0.32,95%CI0.14-0.73)是PSCI的保护因素。
  第二部分:卒中后3月和6月认知障碍变化的研究
  1、卒中后6月与卒中后3月相比,70.3%患者认知状况是稳定的,19.0%患者认知改善,10.8%患者认知恶化。
  2、人口统计学因素与认知状况的改变无关。
  3、个人病史和家族史:认知改善组房颤的频率显著高于认知稳定组。
  4、卒中临床特征:认知改善组幕下病变的频率显著低于认知稳定组,认知改善组和认知恶化组白质疏松的频率显著低于认知稳定组。
  5、多因素分析发现,房颤患者认知改善的几率较小,白质改变和幕下病变的患者认知改善的几率较大,白质改变是认知恶化的危险因素。
  结论:
  1、首发卒中后3月,中国45岁以上患者中PSCI是常见的。
  2、视空间可能是是卒中后认知障碍最常受累的认知域,而不是执行功能或者记忆力。
  3、低教育水平、卒中前认知下降和卒中后3月时严重卒中是卒中后3月时PSCIND的危险因素。高龄、低教育水平和卒中前认知下降是卒中后3月时PSD的危险因素。高龄、低教育水平、卒中前认知下降和卒中后3月时严重的卒中是卒中后3月时PSCI的危险因素。
  4、卒中急性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对PSCI和PSD有保护作用,恢复期控制血糖对卒中后认知有保护作用,是否使用神经保护剂治疗卒中是值得探究的。
  5、卒中后6月时认知状况与卒中后3月时相比,大部分患者认知是稳定的,少部分患者恶化或者改善。
  6、白质疏松可能是认知恶化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