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突发事件信息变异与应对策略研究
【6h】

突发事件信息变异与应对策略研究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缘起

1.2选题意义

1.3研究现状

1.4关键概念

1.5理论来源

1.6研究方法

1.7.论文技术路线与写作框架

1.8创新点与难点

2突发事件的信息变异

2.1信息变异概念梳理

2.2 信息变异与信息异化之辨析

2.3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变异的界定及其内涵

3突发事件信息变异的加工及表现形式

3.1突发事件信息变异加工动机

3.2突发事件信息变异表现形式

4突发事件信息变异传播渠道及影响

4.1突发事件信息变异渠道分析

4.2突发事件中信息变异传播模式

4.3 突发事件信息变异的影响分析

5突发事件信息变异的原因

5.1信息的极端重要性从根本上决定信息变异与否及程度

5.2传播主体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弱

5.3 传播势力的过度驱动

5.4社会结构中的信任不足

5.5思维模式存有严重的框架意识

5.6复杂多样的传播渠道

5.7接受主体的译码能力不同

6突发事件中信息变异应对策略

6.1调控基础:以社会关系为起点和归宿

6.2传播取向定位:公共利益为基础导向

6.3时空策略:用时间消灭空间是基本原则

6.4渠道策略:多方传播渠道相互配合

6.5 设置科学有效的传播程序

6.6构建信息变异长效调控机制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 记

展开▼

摘要

在风险社会语境中,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界纷纷从不同角度对突发事件加以研究,企图找到降低突发事件破坏力的种种方法和途径。以新闻传播而言,突发事件造成不利影响的源头在于信息的不稳定状态。因此本文选取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变异及其应对策略作为研究主题。
  突发事件信息变异系指突发事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其意义随着信息传播主体的不同而发生迁移的过程,同时对社会交往产生影响。它表面上是事件相关信息相关元素的变异,实则是原有社会关系的变动。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社会关系要素与社会认知要素会影响突发事件信息变异的内容与信息变异的程度。正因如此,本文的研究视角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入手,着重探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变异对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影响并从中得出应对策略。
  本文分为两大部分,一为信息变异的基础理论部分:笔者从信息变异的基本概念入手,概括了信息变异的表现与影响,分析了突发事件信息变异产生的原因。二为突发事件信息变异的应对策略。突发事件的信息经由不同的传播渠道会产生形态变异,总体可归纳为信息量的增减和质的改变。无论何种情况的信息变异都会对社会关系发生影响,从而破坏社会稳定、减少社会信任、降低政府公信力,产生解释的恶性循环。深入探究其发生原因可知:其变异的根本原因是其突发事件信息对人的至关重要性,简言之,信息越有重要性、被传播的概率就越高,同时存在着被各色传播者有意识和无意识信息加工的可能性就越高,最终其发生变异的可能就越大;信息传播主体的编码能力欠缺是信息变异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信息主体利益立场严重影响信息加工行为,是信息变异的意识层面的原因;社会的信任不均衡则是信息变异产生的外围大环境因素;框架意识的思维方式导致信息变异亦会导致信息变异;信息接受主体高低不一的解码能力与各异的诉求目的则是信息变异关键性因素。种种因素如同浮世绘般的错综复杂,汇集交织并共同发生作用。信息变异之原因当然不仅止于此,厘清其原因更应该是一项复杂艰巨且需与时更新的一项研究任务。
  至于突发事件信息变异的应对,文章认为既然信息变异不可规避,那么构筑社会信任是消除信息变异负面影响的基本前提。具体应对策略研究由过程论和系统论的路径,从传播取向、传播时空、传播渠道以及长效规制的建立等层面进行。
  突发事件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事件本身破坏和伤害,更在于其对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巨大影响和冲击,它使得人们的社会交往产生障碍不畅,最终造成不同程度的社会冲突。从信息变异层面来研究和探讨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与解决机制将有利于我们从社会自身的角度来看待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改进和调控社会关系,从而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