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时代的文化领导权研究——基于“华南虎事件”的阐释
【6h】

网络时代的文化领导权研究——基于“华南虎事件”的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1.2 本研究采用的理论分析框架

1.3 相关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华南虎事件”的源起与过程

2.1 “华南虎事件”源起

2.2 “华南虎事件”中的周正龙

3 政府的借力与推力

3.1 镇坪的“发展”考量

3.2 陕西省林业厅的利益

3.3 国家林业局的观望

4 网络上的华南虎论争

4.1 论坛:观点交锋的主战场

4.2 博客:草根的“民主——参与性”媒体

4.3 打假虎第一人傅德志:作为网民的科学家

4.4 “人肉搜索引擎”:破解蛛丝马迹的利器

5 互动的媒体

5.1 刨根问底求真相的外地媒体

5.2 本地主流媒体:从赞美到沉默的转变

6 官和民的文化冲突

6.1 公民意识崛起的民众

6.2 “官本位”的陕西行政体系

7 “华南虎事件”与新“改革共识”

7.1 新“改革共识”的提出: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7.2 “华南虎事件”的意义:民众凝聚新“改革共识”

8 结论和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信息传播的门槛降低使国人参与社会公共讨论成为常态,互联网具有的舆论的放大作用,使得网络民意更加直率表达。
  2007年正是改革开放30年之际,是继续改革还是回到原来面临着抉择。改革使中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一边是公民意识苏醒的普通民众,一边却是经济改革中,利用手中的公权力直接参与经济利益追逐的政府部门的矛盾,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不断发生,政府“经济压倒一切”的发展思路造成了新的贫困和两极分化,国家认同的基础岌岌可危,执政党遭遇严峻的合法性危机。发生在2007年的网络上的“华南虎事件”正是这些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它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与政治力量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把“华南虎事件”作为研究的对象,正好可以找出事件背后蕴藏的结构性因素,此为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大众文化理论中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转向葛兰西的文化研究,既对统治阶级如何利用文化来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来保持关注,把“统治”和“领导”区别开来,又对于一般民众等弱势集团用来对抗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权威的文化实践报以严肃的鼓励,它提供了一种对民众重要性的理解,因为他们作为必要的群众基础会促成政治改变。
  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个案分析法对“华南虎事件”剖析,具体操作上,采用的是网络民族志的分析,参与观察,亲身体验,同时也由于牵涉到媒体部分较多,对于此部分的分析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首先从大众文化理论实践研究上看,目前囿于研究者学科训练背景,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对象集中在静态的个体,较少关注当下宏观社会问题及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素,这与大众文化研究在国外被视为是一项关于政治的学术实践是相疏离的,因此,笔者选择“华南虎事件”这一动态的参与人数众多的网络集体行动事件来剖析是很有意义的;另外,对“华南虎事件”本身研究而言,多数研究者看到了网络可以成为公民与政府对话博弈的场所,网络公共领域之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意义,此为多数网络话题事件的共性,“华南虎事件”能够持续发酵八个月其实也是暴露社会矛盾,中国共产党与民众之间积极互动、巩固文化领导权,凝聚新的改革共识的过程。第三,把人类学研究现实社会的民族志方法应用于网络论坛社区的研究,试图揭示网络论坛或者社区里人的行为和逻辑,以管窥网络事件这一网络上的大众文化现象,相比其他的网络话题事件就事论事式的研究也是一个进步。
  通过对“华南虎事件”深度解读,本研究得出三个结论:第一,网络时代,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加,依托互联网上的新媒体,中国正在形成一个存在于网络上的公共领域,或者说是市民社会,由于网络社会具有的“虚实二重性”,这个公共领域对社会公众舆论的形成起了很大的影响,这在官方舆论一统天下的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完全不可想象的;第二,公共行政体系必须改变传统的运作方式,形成新的话语体系来应对新的时代要求;第三,客观形势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及时调整构建新的意识形态内容并在同其它意识形态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才能实现文化领导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