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内部治理的分权与制衡——博弈论的视角
【6h】

大学内部治理的分权与制衡——博弈论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

1.7 论文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治理理论与博弈论

2.1 治理理论

2.2 博弈理论

3 西方国家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结构

3.1 美国大学的治理权力结构

3.2 英国大学的治理权力结构

3.3 德国大学的治理权力结构

3.4 法国大学的治理权力结构

3.5 小 结

4 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权力体系分析

4.1 大学内部治理权力主体及其权力来源

4.2 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结构的历史变迁

5 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的博弈分析

5.1 大学内部治理权力博弈的模型建构

5.2 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的文本分析

5.3 个案研究——以S学院为例

6 走出困境: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的分权与制衡

6.1 分权

6.2 制衡

6.3 走出囚徒困境:互利共赢的路径

7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30所大学文本资料来源

附录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已经从以数量为主的规模化发展阶段进入到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在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今天,大学治理依然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权力的重新配置与资源的重新分配。大学任何一项政策或规章的出台都是不同权力博弈斗争的结果,从博弈论的视角研究大学内部的权力更容易使我们看清问题的实质。因而对大学内部治理权力博弈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走出权力博弈的“囚徒困境”,实现各种权力双赢的“帕累托最优”是本研究的关键问题。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法》所规定的“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对此治理结构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完善,以推进大学的整体发展为最终目标,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本研究的最终走向。
  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选取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的博弈作为研究主题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此研究主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大学治理权力研究现状的介绍。
  第二部分是关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涉及到两个:治理理论和博弈理论。善治所提出的平等、协商、沟通的理念是指导我国大学治理结构改革的基本思想,博弈论是关于利益冲突的数学模型和分析结构,是权力分析的有力工具。
  第三部分是对西方国家大学内部治理权力模型的介绍与分析。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发达于美国,已经积累无数的经验,形成了成熟的大学治理权力结构和模式。对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和德国、法国大学的治理模式的介绍和分析,可以为我国的大学治理结构改革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是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权力体系的分析以及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结构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国大学的内部治理权力包括:政治权力——党对大学的领导权力、行政权力——校长管理学校的行政职权、学术权力——学者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和民主权力——教师和学生等利益群体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力。他们之间的关系随着国家政治生活的变化几经变迁。
  第五部分是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的博弈分析。本部分以案例为主线对不同情况下的行政与学术权力博弈的情况进行分析,利用博弈模型给出一种策略选择优于另外一种策略选择的原因,以及不同的权力分配模式对大学的组织效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实证部分,通过对30所高校的《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学术委员会章程》《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分析,总结归纳我国高校内部治理权力结构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S学院的个案分析来进一步验证和解释我国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结构存在的问题。
  第六部分是关于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如何走出困境,即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的分权与制衡。大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共同治理与分权制衡。要想改善目前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权力过于集中与失衡的局面,必须对大学内部治理权力进行分权与制衡。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优化高校内部现存的治理权力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权力结构。二是健全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权力的运行机制,通过章程来规范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结构。这是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必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