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创业教育隐性课程的生成与作用机制——基于H大学D团队的个案研究
【6h】

高校创业教育隐性课程的生成与作用机制——基于H大学D团队的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5 研究设计

2 D团队创业教育显性课程设置及其效果

2.1 “种子班”课程体系

2.2 种子班课程效果

3 D团队隐性课程体系

3.1 “磁石式”物质空间设计

3.2 实践导向的团队制度

3.3 团队文化建设

3.4 创业教育的实践场——“创业相亲会”平台

3.5 团队核心价值观——专业主义精神

4 D团队隐性课程的作用内在机制——隐性知识转化

4.1 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转化

4.2 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转化

4.3 显性知识—显性知识的转化

4.4 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转化

5 结论与建议

5.1 D团队创业教育隐性课程的生成模式

5.2 创业教育可以与大学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5.3 隐性课程可以成为创业教育的有力形式

5.4 创业教育要为隐性课程创设发挥作用的空间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随时代节奏而兴,但是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较为缺乏的现状下创业教育的开展难免困难重重,甚至可能出现方向性偏差。与国外相对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相比,我国在创业教育课程构建上比较落后,课程少、质量差、授课方式落后使得创业教育未能发挥启蒙创业精神的基本作用。在创业教育整体“贫瘠”的状态下,一些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而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在商业、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都能够脱颖而出。这样成果丰硕的创业团队采取了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在显性课程难以满足创业实践需要的情况下挖掘了哪些隐性课程形式以及这些隐性课程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研究了H大学D团队,希望通过总结这样一个团队的创业教育隐性课程建设经验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访谈了共计13名D团队成员,其中包括在站创业队员,在站未创业队员、出站创业队员和出站未创业队员4种。创业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鲜明的实践性,所以笔者采用了观察法,持续近一年时间参与团队论坛、接待活动、文娱活动和每月一次的创业项目路演。访谈和观察法之外,本文的很多资料都来源于团队详细的年鉴、简报、总结、媒体报道、音像资料、官网、微博和微信平台。
  研究表明D团队创业教育隐性课程的主要形式包括:(1)“磁石式”物质空间设计,其中包括现有的活动空间格局设计和各地分站系统;(2)实践导向的团队制度设计,其中包括项目制、导师制、顾问制和导生制;(3)团队文化建设,其中包括丰富的活动形式、良好的记录习惯和“创业相亲会”平台提供的创业教育实践;(4)团队核心价值观——专业主义,专业主义作为团队高度认可的价值观始终贯穿于技术锻炼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中。D团队创业隐性课程的作用机制是隐性知识的转化,具有包括四个转化过程:(1)隐性知识-隐性知识;(2)隐性知识-显性知识;(3)显性知识-显性知识;(4)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总结D团队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创业教育可以与大学教育进行有机结合;(2)隐性课程可以成为创业教育的有力形式;(3)为创业教育隐性课程发挥作用提供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