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例听神经病临床病例报告及候选基因筛查
【6h】

三例听神经病临床病例报告及候选基因筛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三例听神经病临床病例资料报告与分析

引言

病例资料与听力学方法

听力学检查方法

第二部分 三例听神经病候选基因筛查及突变基因位点分析

引言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和材料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综述:非综合征型ANSD研究的临床意义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三例听神经病临床病例资料报告与分析
  目的:分析三例散发 AN患者临床资料,明确 AN病人的临床表现特征,了解 AN患者相关听力学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听神经病诊断标准是否相关联。
  方法:本部分是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收集的3例AN病人临床资料,包括耳聋病史,临床症状,听力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系统的听力学检查包括:听阈测试、言语评估、声导抗及声阻抗、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OAPE)和听觉稳态诱发电位(ASSR)。
  结果:三例听神经病患者临床表现听力下降,佩戴助听器后声场显示听力效果不佳,言语理解识别率与纯音测听听力损失程度不成比例的下降、听性脑干反应(ABR)不能引出或表现异常以及镫骨肌声反射表现为不能引出或反射阈值升高;耳声发射可以引出或者有轻度异常,一般对侧白噪声刺激抑制失败;听觉稳态反应(ASSR)阈值高于正常听力阈值,影像学检查颞骨、内耳CT扫描或颅脑MRI未见异常。
  结论:目前国内外听神经病的诊断标准:①纯音测听表现为轻重程度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并且多数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②言语理解识别率与纯音测听听力损失程度不成比例的下降;③听性脑干反应(ABR)不能引出或者表现重度异常;④镫骨肌声反射表现为不能引出或反射阈值升高;⑤耳声发射可以引出或者有轻度异常,一般对侧白噪声刺激抑制失败;⑥影像学检查颞骨、内耳CT扫描或颅脑MRI未见异常。上述三例听神经患者临床表现皆符合听神经病诊断标准,可以从临床特征诊断为听神经病。
  第二部分三例听神经病候选基因筛查及突变基因位点分析
  目的:为明确听神经病人的临床表现与基因遗传学的关系,同时了解听神经病的致病因素及基因二代测序是否能为听神经病诊断提供诊断标准,主要筛选耳聋相关候选基因,并对听神经病家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OTOF外显子进行测序和蛋白结构预测。
  方法:留取患者以及家系其它人的外周静脉血,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然后通过耳聋基因筛查以及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与听神经病相关基因OTOF突变为点检测与蛋白结构预测。
  结果: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基本正常,如药物性敏感性耳聋相关基因12SrRNA、先天性重度或极重度感应神经性耳聋相关基因 GJB2、后天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相关基因GJB3、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相关基因PDS(SLC26A4)均正常;耳聋基因mtDNA(4977del、1494C>T、1555A>G)、GJB2(35del G、299del AT、235del C、176del16、538C>T)、PDS(2168 A>G、IVS7-2 A>G)均为野生型;与听神经病相关突变基因测序发现听神经患者家系中不仅有已报道的 OTOF基因杂合突变 exon38:c.4748G>A:p.R1583H和exon40:c.5098G>C:p.E1700Q,同时也出现了其它未经报道的不同位点突变,如exon22:c.2523+1G>T:p.splicing,exon42:c.5248G>C:p.D1750H,exon3:c.145C>T:p.R49W。
  结论:听神经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已报道的听神经病相关基因突变位点为听神经病诊断提供诊断帮助,这说明遗传因素在听神经病家系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对其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即基因二代测序为听力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不仅为听神经病确诊提供诊断手段,同时在听神经病的干预与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发现未报道的听神经病相关基因 OTOF突变位点:exon22:c.2523+1G>T:psplicing,exon42:c.5248G>C:p.D1750H,exon3:c.145C>T:p.R49W,可推测与听神经病相关。通过基因测序能够发现新的突变位点,为听神经病发病的遗传因素提供基础,这说明基因二代测序是值得临床确诊听神经病的重要诊断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