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发展模式下小组工作提升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能力的研究--基于武汉市S职高D班社工服务
【6h】

发展模式下小组工作提升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能力的研究--基于武汉市S职高D班社工服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文献述评

1.3 核心概念

1.3.1 中职生

1.3.2 网络自我调适

1.3.3 发展模式

1.3.4 小组工作

1.4 理论基础

1.4.1 自我调节理论概述

1.4.2 自我调节理论的主要内容

1.4.3 自我调节理论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资料收集方法

1.6.2 服务方法:社工课堂

1.6.3 研究方法:准实验法

1.6.4 评估方法

2 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的现状分析

2.1 缺失的网络认知

2.1.1 自我认知不足

2.1.2 网络认知片面化

2.2 交融的网络情绪

2.2.1 现实自我情绪跌宕

2.2.2 情绪管理方法不当

2.2.3 网络情绪消极普遍化

2.2.4 网络情绪管理放任化

2.3 偏差的网络行为

2.3.1 上网时长规划不合理

2.3.2 上网内容“游戏化”严重

2.3.3 网络道德规范意识薄弱

2.3.4 网络社交意义模糊化

2.4 无意识的网络目标定位

2.4.1 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低

2.4.2 网络职业目标定位不清

3 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的服务

3.1 社会工作服务设计方案

3.2 巩固和增加网络认知

3.2.1 网络认知阶段的主体目标

3.2.2 网络认知阶段的服务内容

3.2.3 网络认知阶段的过程评估

3.3 认知和改善网络情绪

3.3.1 网络情绪服务的主体目标

3.3.2 网络情绪的服务内容

3.3.3 网络情绪服务的过程评估

3.4 规范和改变网络行为

3.4.1 网络行为服务的主体目标

3.4.2 网络行为服务的具体内容

3.4.3 网络行为服务的过程评估

3.5 挖掘和树立网络目标定位

3.5.1 网络目标定位服务的主体目标

3.5.2 网络目标定位服务的具体内容

3.5.3 网络目标定位服务的过程评估

4 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的服务效果

4.1 网络自我调适的整体效果

4.1.1 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问卷可靠性分析

4.1.2 实验组前后测对比效果

4.1.3 对照组前后测对比

4.1.4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对比

4.2 网络认知改变显著

4.3 网络情绪调适有度

4.4 网络行为渐进改变

4.5 网络目标定位启蒙

4.6 社会工作服务满意度评估

4.6.1 中职生对社工服务满意度评估

4.6.2 教师对社工服务满意度评估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中职生需求评估问卷

附录2:中职生网络自我调适问卷

附录3:中职生需求评估访谈提纲

附录4:效果评估访谈提纲(学生版)

附件5:社工课堂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件6:社工课堂服务满意度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7:社工课堂导学案(以第五次为例)

附录8: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问卷(节选改编)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