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网络类成语研究——“网络成语”“网络新成语”或“后现代成语”及其相关问题的多维新探索
【6h】

汉语网络类成语研究——“网络成语”“网络新成语”或“后现代成语”及其相关问题的多维新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汉语网络类成语及相关研究概述

第一节 网络新词语研究概述

一、国内研究概况

二、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第二节 类成语、网络类成语研究概述

一、类成语研究概述

二、网络类成语研究概述

第三节 新阶段研究的启示

一、网络新词语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鉴

二、关注网络类成语可以加深对网络新词语的认识

第二章 汉语网络类成语的界定

第一节 类成语界域问题的再反思

一、类成语与俗成语界定的分歧意见

二、俗语与成语的分野

三、俗成语、雅成语、方言成语及类成语所属的语言系统

四、类成语与俗成语的划界标准反思

第二节 网络类成语的定性及数量界定

一、网络类成语的定性

二、网络类成语的数量界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语网络类成语的“小三角”考察

第一节 “小三角”与“三平面”的异同

一、“小三角”与“三平面”的异

二、“小三角”与“三平面”的同

第二节 网络类成语的“小三角”初探

一、网络类成语的语表形式

二、网络类成语的语里意义

三、网络类成语的语用价值

第三节 网络类成语的“小三角”互证

一、表里印证

二、语值验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语网络类成语的生成理据

第一节 语言内部生成理据

一、语源理据

二、造语理据

三、修辞理据

第二节 语言外部生成与流行理据

一、语言生成与流行环境

二、语用心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语网络类成语与社会文化的共变关系

第一节 中国人的文化审美思维与网络类成语语言特点的共变

一、文化审美思维方式与语音特点

二、文化审美思维方式与语法特点

三、文化审美思维方式与语用特点

第二节 网络类成语与网络文化生活的共变

一、网络文化视域中的生活图景

二、网络文化与网民主体的发展

三、网络文化中的网络类成语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个相关问题的新思考

第一节 语频视野下网络类成语的差异动因

一、“小三角”角度的动因

二、“理据”视角的动因

三、网络文化视角的动因

第二节 “后现代”与网络类成语流行的关系

一、“后现代”的来源与形态

二、“后现代主义”的生活方式

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网络类成语流行的动力

第三节 站高半步:网络类成语生存状态的哲学浅思

一、哲学与语言学发展的新趋势

二、网络语言世界的多元化融合

三、网络语言生活也存在“三活”状态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汉语网络类成语的影响、规范与预测

第一节 网络类成语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双重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第二节 网络类成语的规范刍议

一、网络类成语规范的总原则:有利于交际

二、从不同的规范观中搜寻“同”

三、规范观的新转向:建设性规范

第三节 网络类成语的发展趋势预测

一、网络类成语的预测基础

二、网络类成语在相关书刊中的出现情况统计

三、网络类成语的发展前景预测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58条网络类成语释义集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当前关注度较高的“网络成语”“网络新成语”或“后现代成语”为考察对象,将之定名为“网络类成语”。借助“小三角”、“语言理据”、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哲学、规范语言学等理论聚焦于网络类成语,试图揭示其产生、流行机理、生存状态及未来宏观发展趋势,并结合其对汉语词汇系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其规范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全文共七章,第一、二章是铺垫内容,第三章至第七章是对网络类成语的多维考察。
  对网络类成语多角度聚焦之后形成七个基本认识:
  一、“小三角”的考察及其内外部理据生成反映出网络类成语较符合汉语的语言学构造机理。
  二、网络类成语的流行主要受到“90后”网民主体心理认知特点的助推,作为生活方式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这类网民群体心理的源头。
  三、网络类成语的语言特点与汉民族的文化审美思维有共变关系,其体现出来的网络文化与网络的生活方式存在共变关系。网络文化的独有特性一方面推动着网民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民主性又产生一种新的极权控制方式——“知识—权利”结构控制,阻遏着网络民主性的发挥。
  四、网络类成语反映出网络世界是一幅多元化、复杂化图景,网络语言生活也存在“三活”状态,这是其存在的哲学依据。
  五、网络类成语对汉语词汇系统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且有相互转化的可能。
  六、网络类成语的规范观需要转向为“建设性规范观”,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规范的总原则是“有利于交际”;二是语言的本质是人要求规范观的选择要有温度、体现人文关怀;三是在民族文化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层面,规范观要能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传承使命感;四是网络类成语的规范要有层次性,孰刚孰柔需区别对待。
  七、网络类成语一般会在语言系统规律及语言生态系统规律的机制下优胜劣汰,不必对该语言现象过分推崇或过分担忧,其未来的宏观发展趋势为:趋冷、流行、复活或集聚式新造。
  此外,本文还对类成语与雅成语、俗成语、方言成语等的界域问题作了再思考。

著录项

  • 作者

    车飞;

  •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黑龙江大学;
  • 学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华;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熟语;
  •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网络类成语; 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