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1949-2010)外国文论接受史研究
【6h】

当代中国(1949-2010)外国文论接受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场域生成:建国后马恩经典文论的接受历程

第一节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的官方译介和传播

一、延安时期到建国初期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

二、建国后至文革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译介

三、新时期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译介

第二节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的选择性生成过程

第三节 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接受过程的重大成果

一、“人民性”概念引入我国的历史溯源

二、“人民性”概念的初步形成

三、“人民性”文论话语体系的最终确立

四、新时期以来“人民性”文论话语体系的崭新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苏联社会主义文论的引进与创立:建国后俄苏文论的接受历程

第一节 俄国别车杜文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接受历程

一、别车杜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译介过程

二、国内文论界对别车杜文学理论的现实主义倾向的确认与接受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文论在当代中国的接受

一、建国后对苏联领导人文艺思想的译介和接受

二、建国后对苏联文论家文艺思想的译介和接受

三、季莫菲耶夫和毕达可夫等人文学教材的译介与普及

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核心理论的接受与嬗变

第三节 俄国形式主义及巴赫金文艺思想的接受历程

一、俄国形式主义的译介和影响

二、巴赫金文艺思想的译介和传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批判话语的传播承继:建国后德国文论的接受历程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文学理论的接受历程

一、新时期以来国内法兰克福学派接受概况

二、国内法兰克福学派文论接受的主要特征

三、国内法兰克福学派文论接受的主要不足

第二节 德国古典美学的接受历程

一、建国后德国古典美学接受概况

二、十七年期间德国古典美学及欧美文论接受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德国“接受美学’’理论的国内旅行

一、德国“接受美学”的国内译介过程

二、德国“接受美学"对我国文学研究的主要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后工业化社会文化的理论潮声:新时期以来美国文论的接受历程

第一节 以全球化理论为代表的世纪之交美国文论接受热潮

一、国内关于詹姆逊全球化理论的译介与争论

二、国内关于阿里夫·德里克和霍米·巴巴全球化理论的译介

三、全球化理论中的美国空间文学批评译介

第二节 美国后殖民主义文论的译介热潮与国内回响

一、美国后殖民主义文论的本质特征与国内早期译介

二、世纪末美国后殖民主义文论的研究热潮

三、国内学界对美国后殖民主义文论的反思

第三节 美国生态批评文论的接受译介

一、美国生态批评的发展概况

二、国内对美国生态批评的译介与研究

三、国内理论界对美国生态研究范式的实践尝试

第四节 弗莱文论思想与新时期的原型批评热潮

一、弗莱在新中国的译介概况

二、原型批评在国内学界的研究热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古典诗论与文化研究的理论旅行:建国后英国文论的接受历程

第一节 英国浪漫主义文论的接受与影响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论在新中国的译介历程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论接受中的核心问题

三、英国浪漫主义文论对我国文学界的主要影响

第二节 英国“新批评”的引介热潮

一、英国“新批评”在新中国的译介历程

二、英国新批评接受的各阶段特征

三、“新批评热”与“韦勒克现象”——英国新批评的接受影响

第三节 英国“新左派”文论在当代中国的命运

一、雷蒙·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和关键词研究的译介和传播

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范式与国内译介热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艺理论生产大国的思想震荡:建国后法国文论的接受历程

第一节 法国存在主义文论的传播与接受

一、新时期以来至80年代中期对存在主义文论的接受译介

二、80年代中期以来对法国存在主义文论的译介接受

三、法国存在主义文论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

第二节 法国结构主义文论的传播与接受

一、新时期初期对法国结构主义文论的译介接受

二、80年代中期以来对法国结构主义文论的译介接受

三、法国结构主义文论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

第三节 法国解构主义文论的传播与接受

一、新时期以来对法国解构主义文论的接受与评介

二、互文性理论一法国解构主义文论代表的接受历程

三、法国解构主义文论在当代中国文论界的回响

本章小结

结语 “理论之后”——中国外国文论接受的当下反思

第一节 症结:当代中国文论失语症讨论之延续

第二节 出路:外国文论接受过程中批判思维之建构

第三节 希冀:重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的核心诉求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外国文论是西方世界社会现实、文化思潮和文学实践的共同产物,流派众多,蔚为大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以苏俄、德国、美国、英国、法国等为代表的外国文论,以独特的理论方式和社会影响登上历史舞台进入中国,对我国文学理论界、文学批评界、文学创作界和文学教育界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根据“一条主线、多元并取”的新中国外国文论接受整体特征,以国别为经、以时间为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俄国形式主义、德国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以及美国后殖民主义、生态主义批评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和接受效应进行全面梳理和论述,以期抓住外国文论在当代中国接受的理论、批评、创作和教育重大而特殊的情境、方式、样态和时点,采用历史、文献、文化三位一体的还原阐释方法,总体地把握外国文论在当代中国的接受谱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促进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繁荣和提升文学教育质量提供思想史的资源和学术史的参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