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收藏家》中米兰达之死的存在主义解读
【6h】

《收藏家》中米兰达之死的存在主义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Introduction

0.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John Fowles andThe Collector

0.2Literature Review

0.3Thesis Statement

Chapter 1 Theoretical Basis

1.1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Core Concepts of Existentialism

1.2 Jean-Paul Sartre’s Existentialism

Chapter 2 External Cause for Miranda’s Death—“The World is Absurd and Being is Painful”

2.1 Clegg’s “Absurd World”

2.2 “Being is Painful”—Clegg’s Imprisonment for Miranda

Chapter 3 Internal Cause for Miranda’s Death—“Freedom and Choice”

3.1 Miranda’s “Freedom and Existence”

3.2 Miranda’s “Freedom and Choice”

Chapter 4 Essential Cause for Miranda’s Death—“Hellis Others”

4.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randa and Others

4.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egg and Others

4.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egg and Miranda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小说《收藏家》出版于1963年,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该小说在英美学术界却是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评论家对它褒贬不一,有的称之为“一流小说”,有的贬之为“做作的粗糙之作”。
  在小说中,福尔斯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蝴蝶收藏家从收藏蝴蝶到收藏女性的故事。小说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男主人公克莱格的视角讲述故事。克莱格爱慕一个中产家庭出身的女学生米兰达。在充分的准备之后,克莱格用迷药将米兰达迷昏,把她绑架并囚禁在地下室。第二部分以女主人公米兰达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她在被绑架后的事情。米兰达多次试图逃跑,但却因遭到克莱格的阻拦而从未成功。在她有机会和有能力逃脱之前,米兰达却患病而死。第三部分克莱格讲述他在发现米兰达死去之后,为米兰达之死感到愧疚并想为她的死负责。第四部分克莱格在读了米兰达的日记之后发现米兰达从未爱过他,因而不再自责。故事以克莱格计划绑架另一个女孩结束。
  在以往对《收藏家》的解读中,多涉及对生态主义、叙事方法、女性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从存在主义角度对《收藏家》中米兰达之死进行解读。
  本论文除了绪论和结论外,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作者约翰?福尔斯的生平简况和小说的基本情节。接着对该小说的国内外研究做了一个回顾。最后,简要介绍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对存在主义的起源和存在主义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然后对萨特存在主义的重要理论观点—“荒诞的世界,痛苦的存在”、“自由与选择”和“他人即是地狱”进行概述。第二章,探讨米兰达之死的外在原因,即外部荒诞的世界影响并塑造了克莱格的扭曲性格,进而形成了自己的荒诞世界,从而直接导致了米兰达之死。第三章,从“自由与选择”这一存在主义角度分析了米兰达之死的内在原因。米兰达用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使自己走向无法选择的死亡。第四章运用“他人即是地狱”这一存在主义重要观点解读米兰达之死的根本原因所在。从米兰达与他人的关系,克莱格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二人彼此的关系,探讨米兰达之死的真正原因。
  结论是本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在这部分中,简要地概述了文中所使用的存在主义理论和萨特存在主义思想。并从存在主义角度,对文章中所讨论的米兰达之死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