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春秋用《诗》现象与春秋时期诗学理论
【6h】

春秋用《诗》现象与春秋时期诗学理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用《诗》含义及其性质

二、研究现状与成果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

第一章 “《诗》在春秋”:特殊时期的诗学背景

一、春秋时期的用诗现象

(一)类型多样,方式多变

(二)形式灵活,为我所用

(三)版本相对统一,全面接受

二、礼正乐和的文化背景

(一)礼乐制度是周代统治的基础

(二)礼乐制度对于春秋时期的持续影响

(三)《诗》在礼乐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四)礼乐教化对春秋用《诗》的指导

第二章 “典中诗论”:春秋典籍中所提到的诗学理论

一、《左传》中涉及的诗学理论

(一)“诗以言志”

(二)“歌诗必类”

(三)“赋诗断章”

二、《论语》中所涉及的诗歌理论

(一)“推崇二《南》”——以其指导个人修养之过程

(二)“兴、观、群、怨”——《诗》社会功能的集中表现

(三)“思无邪”——对于理想道德观念的追求

(四)“温柔敦厚” ——诗歌教化的理想境界

第三章 “春秋启蒙”:诗学观念启发下的文学自觉

一、“言志”与“缘情”并重

(一)“诗言志”之建构

(二)“缘情”之文学自觉的突出表现

二、“诗可以兴”与“含蓄委婉”的审美风格

三、“思无邪”之教化功能的持续影响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春秋时期,诗歌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诗歌的内涵和寓意也更为丰富。《诗》从最初的礼仪仪式中解放出来,被广泛的运用到社会政治与人际交往活动中。一方面,作诗、引诗、诵诗、赋诗、歌诗等用《诗》现象,种类多样、灵活多变。另一方面,在社会礼乐制度的文化背景下,丰富的用《诗》现象又要遵守深层的礼乐制度规范。在维护礼乐系统的基础上,恰当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化用已有诗句,为自己表情达意所用。
  在春秋时期丰富的用《诗》现象中,自然孕育了诗学理论的萌芽。这一时期,是我国诗学理论不自觉的启蒙时期。因而,这时期的诗学理论具有概括性、片段性与指导性的特点。春秋典籍中,提到的较为重要并且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诗学理论观点主要表现在《左传》与《论语》中。《左传》中提到的“诗以言志”的理论,是“诗言志”观念的明确体现。同时。“歌诗必类”论与“赋诗断章”论又分别从内在规范和外在形式上指导复杂的用《诗》现象。《论语》中提到的诸多理论,体现了儒家学派对于用《诗》现象的感悟和思考。其诗学理论的根本出发点,仍然是对与诗歌社会功能的推崇,意图通过诗歌温和的教化作用,塑造理想的人格,实现社会的统治与和谐。
  春秋时期,由用《诗》现象及所生发出来的诗学理论萌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正是这些朴素地思考与总结,拉来了我国文学自觉的序幕,使文学逐渐从社会作用中剥离出来,探索自身存在的合理性、文学性与审美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