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运动康复手段的研究
【6h】

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运动康复手段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 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访谈法

2.2.2文献资料法

2.2.3数理统计法

2.2.4逻辑分析法

2.2.5实证研究法

第3章 运动康复对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

3.1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预防的重要性

3.1.1出生前的预防

3.1.2围产期的预防

3.1.3出生后的预防

3.2运动康复对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特点和主要作用

3.2.1运动康复对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特点

3.2.2运动康复对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作用

3.3运动康复手段在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3.3.1抬头训练

3.3.2翻身训练

3.3.3坐位训练

3.3.4从仰卧到坐位的训练

3.3.5爬行训练

3.3.6跪立位训练

3.3.7从直跪到站立的训练

3.3.8站立训练

3.3.9行走训练

3.3.10蹲起训练

第4章 五名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对比分析

4.1五名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数据的对比分析

4.2五名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各自的对比分析

4.3五名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在治疗后的成长数据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精细运动能力尺度测定表(FMFM)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以下简称脑瘫或 CP),是指小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前后一个月,由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因多种原因引起的实质损害,临床以大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常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属中医“五迟、五软、五硬”范围,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脑瘫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跟环境污染、作息习惯、出生率提高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当前前中、西医尚无根治脑瘫的药物及疗法。本研究通过运动康复手段对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使患儿的病情不但不会加重反而能得到有效的好转,这项研究具有深度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研究通过对5名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跟踪诊治,在康复诊治前后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通过运动康复治疗的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者病情得到了缓解。本研究所采用的运动康复手段和治疗效果分析可以给予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这个全球性医疗难题的攻克提供有力的参考。
  本研究结论如下:
  1.运动康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肌肉机能,活动能力改善,促使其自动反应能力得到发展,对神经系统的传导作用也有积极影响,促进人体机能改善,特别是经过特定时间的康复训练后,可调整原本失衡的肌肉活动状态,提高身体能力。
  2.通过对患有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进行抬头、翻身、坐、卧位到坐位转换、爬行、膝立位、坐立到站立转换、站立、步行等功能训练,可以使患儿在康复治疗后病症能得到缓解或康复。
  3.由于患儿体质的差异和患儿与医生配合程度的高低各有不同,所以运动康复对患儿的恢复程度也各有不同,由于体质差异无法短期改变现状,所以患儿与医生的配合决定了疗效的显著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