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生父母心理控制、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6h】

中学生父母心理控制、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二)父母心理控制的理论研究

(三)父母心理控制的测量

(四)父母心理控制的影响因素

二、道德推脱的研究综述

(一)道德推脱的概念

(二)道德推脱的测量

(三)道德推脱的影响因素

三、攻击行为的研究综述

(一)攻击行为概念及分类

(二)攻击行为的理论研究

(三)攻击行为的测量

(四)攻击行为影响因素

四、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的研究现状

(一)父母心理控制与道德推脱的相关研究

(二)父母心理控制与攻击行为相关研究

(三)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

五、研究假设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工具

(一)父母心理控制问卷

(二)道德推脱问卷

(三)攻击行为问卷

五、数据处理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一)父母心理控制量表

(二)道德推脱量表

(三)攻击行为量表

二、初中生的父母心理控制、道德推脱以及攻击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一)初中生的父母心理控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二)初中生的道德推脱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三)初中生的攻击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三、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道德推脱、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

四、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道德推脱对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

(一)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道德推脱、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

(二)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和道德推脱各变量对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

(三)中介效应检验

第五章 讨论

(二)初中生道德推脱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讨论

(三)初中生攻击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讨论

二、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一)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

(二)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道德推脱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

三、道德推脱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四、教育建议

五、研究中的创新

六、研究中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研究成果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攻击行为是指以直接或间接的(如身体攻击、语言攻击)方式,造成他人受伤或者物体损坏的行为。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有外部环境、个体内部状态等多种因素。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个体的攻击行为有预测作用。父母心理控制是父母通过引发孩子内疚感从而影响和控制孩子想法的一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在心理控制水平较高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因为害怕父母的惩罚而产生逃避责任的想法,并且试图为自己的过错辩解甚至扭曲事实真相,这种不良的认知倾向被称为道德推脱。道德推脱水平较高的孩子在做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后,不会感到过分内疚或自责,并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所以这类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也更多。本文试图探讨父母心理控制、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采用父亲心理控制量表(CPPCS)和母亲心理控制量表(CMPCS)(Shek,2006)、青少年道德推脱量表(杨继平,王兴超,2012)、攻击问卷中国修订版(Buss-Warren,2008)通过方便取样在内蒙古自治区两所普通初级中学发放,回收有效问卷660份。研究结果如下:
  1、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知觉到的父母心理控制显著高于初一学生。
  2、初中生道德推脱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初二和初三的学生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初一学生。
  3、初中生攻击行为在性别、年级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身体攻击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敌意和愤怒显著高于男生;初二和初三的学生攻击行为显著高于初一学生。
  4、父母心理控制、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两两显著正相关。
  5、父母心理控制、道德推脱对攻击行为有预测作用。
  6、道德推脱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攻击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