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6h】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7

OLE_LINK8

展开▼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前,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全面朝着网络化发展。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发挥网络引导舆论的作用,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点。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思政教育模式,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创新举措,贴近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实践的本质要求。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顺应网络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的应有之义,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就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前在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他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也可以说他们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具备崇高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新时代大学生,让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颇多,此次研究主要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立场,通过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理论基础、现状、实施路径、质量评价、保障策略、时代意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 第二章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首先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主要为大学生群体,同时还包括思政教育者。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全面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基础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并指引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本研究还涉及到对诸多学科的知识借鉴,涵盖了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舆论学等内容。 第三章研究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主要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运行进行了重点分析,并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迭代升级,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新生态,形成超越技术的新思维,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模式,本章也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政治教育新的生态进行了研究。 第四章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在线课堂、主题网站、两微一端等。在线课堂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基于互联网进行在线教育。主题网站则是出现较早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但随着微博、微信、微视及客户端的发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变得更加丰富。 第五章重点讨论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与保障策略。在分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内涵、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内容与特征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并剖析了反馈调节的相关内容。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评价与反馈能够帮助思政教育者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有助于思政教育者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保障策略,包括政策支持、队伍建设、评价机制、舆情管控、平台矩阵和育人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六章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的时代意蕴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首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新阵地,实现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覆盖育人。其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是合力育人的新渠道,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