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作为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中小学规划设计研究
【6h】

作为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中小学规划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作为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中小学规划设计研究

THE RESEARCH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S URBAN EARTHQUAKE EMERGENCY SHELTERS

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研究基础

2.1 灾害学相关理论

2.2 避难行为与心理相关理论

2.3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体系相关理论

2.4 中小学校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行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作为避难场所的中小学规划设计要求

3.1 我国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一般构成与发展现状

3.2 学校规模与校园布置要求

3.3 校园的防灾规划设计要求

3.4 灾害过程中校园的转换要求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作为避难场所的中小学规划设计对策

4.1 宏观规划与系统布局

4.2 优化校园设计

4.3 完善应急转换实施方案和相关措施

4.4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说明

致 谢

展开▼

摘要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这一词汇因5.12汶川地震的发生而被推到台前,地震中灾民灾时无处藏身,灾后安置混乱的局面使得人们不禁重新审视周边的环境。灾害中大量中小学校舍倒塌的事实使国家社会更加关注校园的安全性,利用这一契机使校园的建设能够达到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对于两者来说都是大有益处的。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城市中小学为研究对象,在论证了中小学可以成为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基础上,从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需求的视角出发,探寻将其纳入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有效途径,以期逐步完善我国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建设,并有助于中小学校的发展建设。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中小学校的体育运动场地纳入了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体系中,并且规划方式与一般的城市开敞用地无异。本文一改以往把中小学校割裂看待的被动适应方式,而是将学校作为整体,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综合考虑影响中小学成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各项因素,将中小学纳入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体系中。论文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
  首先,论文从现实入手,分析了我国灾难现状,以及对中小学防御灾害的政策引导,并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梳理,阐述了中小学防灾避难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
  其次,论文从灾害学理论、避难心理与行为相关理论以及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相关理论三个方面对中小学校灾害、避难人群的避难心理与行为以及中小学作为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行进相关分析,论证了中小学成为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行性。
  第三,论文讲述了我国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一般构成与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少数中小学校作为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被动状态,从学校的规模及校园布置、校园的防灾规划设计以及校园在灾害过程节点的应急转换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最后,论文从城市的高度与系统布局的角度对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提出相应策略,包括如何调整优化校园的防灾性能和中小学校如何应对灾害不同时期的状况提出相应的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