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工肝疗法对重型肝炎中医各证型疗效的观察
【6h】

人工肝疗法对重型肝炎中医各证型疗效的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声明

前 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诊断标准

1.3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及平均年龄比较

1.4两组患者病程分布及平均病程比较

1.5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6两组患者各证型分布比较

1.7各中医证型治疗前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2.研究目的

3.疗效评判标准

4.治疗方法

4.1基础治疗

4.2 PE治疗

4.3观察项目

5.统计学处理

6.结果与分析

6.1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证型治疗后疗效及预后比较

6.2各中医证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讨 论

1.祖国医学对重型肝炎的认识

2.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

3.重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及评价

4.人工肝疗法对重型肝炎中医各证型疗效的分析

结 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重型肝炎中医辩证分型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人工肝联合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中医各证型分布,分析各证型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的肝功能(ALT、AST、TBil)、凝血功能(PTA)、电解质(Na+、K+、)、血常规(WBC、PLT)等指标变化情况及人工肝治疗后各证型整体有效率及死亡率的比较情况,研究人工肝疗法对重型肝炎中医各证型疗效的影响。 方法: 所选279例病例均来自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门诊和住院部,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第六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选择进行人工肝治疗的147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治疗组,在同期随机选择未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13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性别、既往治疗史、证型分布等多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卧床休息,进易消化的饮食,补充足够能量,禁饮酒,避免应用对肝有害的药物,基础保肝治疗。常规应用维生素K1、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复方氨基酸、门冬氨酸钾镁、抗生素等,同时应用中医辨证治疗,采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柔肝、疏肝健脾等治则。定期补充白蛋白、血浆等血制品,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治疗组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每5~7天一次至病情稳定好转。每例病例治疗1~5次。治疗组人工肝治疗前后查肝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全套等指标(人工肝治疗前指做人工肝当时的抽血指标,人工肝治疗后指做完人工肝后60天的抽血指标),观察人工肝治疗后各证型整体有效率及死亡率的比较情况。 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呈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以α=0.05为标准,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疗效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证型治疗后疗效比较: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湿热壅盛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热毒炽盛型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别;肝郁脾虚型、湿热壅盛型、热毒炽盛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治疗组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肝郁脾虚型、湿热壅盛型、热毒炽盛型、肝肾阴虚型患者治疗组ALT、AST、TBil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肝郁脾虚型、湿热壅盛型治疗组ALB、DBil指标较治疗前亦有明显改善(P<0.05),电解质及血常规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而脾肾阳虚型患者仅治疗组TBil、WBC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考虑可能为例数较少导致,亦不排除其证型本身对人工肝治疗不敏感。 结论: 本研究将重型肝炎分为肝郁脾虚型、湿热壅盛型、热毒炽盛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5型,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相符。人工肝疗法对重型肝炎中医肝郁脾虚型、湿热壅盛型、热毒炽盛型、肝肾阴虚型均有效,肝郁脾虚型、湿热壅盛型的疗效优于热毒炽盛型、肝肾阴虚型,但肝郁脾虚型、湿热壅盛型之间,热毒炽盛型、肝肾阴虚型之间并无明显差异。脾肾阳虚型患者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肝郁脾虚型、湿热壅盛型、热毒炽盛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治疗组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