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对话
【6h】

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对话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1.3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话的原因和基础

2.1 基本概念辨析与界定

2.1.1 对话

2.1.2 儒家及其“仁爱伦理”

2.1.3 女性主义及其“关怀伦理”

2.2 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话的原因

2.2.1 儒家传统中的性别描述

2.2.2 关怀伦理学的兴起

2.2.3 女性主义对儒家的挑战

2.2.4 重建儒家事业的需要

2.3 儒家“仁爱思想”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话的基础

2.3.1 社会基础的非契约性

2.3.2 人性情感的把握

2.3.3 情境的道德处理方式

2.3.4 “爱”的差异与推扩

2.3.5 自我理想人格的阶段性发展

2.3.6 自然与人类在生态伦理上的和谐统一

2.4本章小结

第3章 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话的方法和途径

3.1 反思儒学

3.1.1 解构儒家思想中过时的封闭成分

3.1.2 重释儒家思想中普遍的开放成份

3.2 借鉴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视角和精神

3.2.1 借鉴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女性视角

3.2.2 借鉴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实证精神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话的结果和意义

4.1 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话的结果

4.1.1 儒家“仁爱伦理”有关爱的特征

4.1.2 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可以相容

4.1.3 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存在差异

4.1.4 儒学与女性主义实现联姻的设想

4.2 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话的意义

4.2.1 理论价值

4.2.2 现实意义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传统儒家具有典型的男权中心主义倾向,被看作是男尊女卑、吃人礼教、轻视压迫女性的万恶渊薮。发端于19世纪欧洲的女性主义以探索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批判男性父权意识对女性的压迫,根除社会上对女性的歧视为己任。儒学与女性主义常被视为两种不可调和的思想理念,甚至一些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还将儒学视为其对立面而加以批判。正视并回应女性主义的挑战,参与当前人类面对的女性主义这一共同课题的探讨,并积极与女性主义展开对话,对彰显儒学的生命力,时代相干性以及重建儒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结合史料,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两者之间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比较研究。首先分析了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展开对话的原因和可以对话的基础。在此厘清了“对话”、儒家及仁爱伦理和女性主义及关怀伦理的概念,阐明了儒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性别描述,女性主义对儒家的挑战,考察了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在重视关爱、强调爱的维护、理想人格发展过程的诠释及途径以及生态伦理等方面具有的契合点。继而在此基础之上探析了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话的方法和途径,着重强调了反思儒学和借鉴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睿识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前面的分析,本文尝试得出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话的结果,并探寻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的新意和特点在于:尝试探索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之间的共性,指出儒家“仁爱伦理”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话的可能性存在于儒家内涵的思想资源中,女性解放的可能性将不再局限于西方的理论框架内;同时,儒家思想与女性主义相结合,使得性别问题在儒家伦理探讨中不再被忽视,扩大了女性主义的理论视野,对儒家思想作更全面的女性主义分析,也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哲学。

著录项

  • 作者

    王东;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彭华;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儒家;
  • 关键词

    儒家; 仁爱伦理; 女性主义; 关怀伦理;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36:50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