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结构高原对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发机制研究
【6h】

结构高原对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发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研究现状及评述

1.4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

1.6技术路线

第2章 破坏性领导行为及相关基础理论分析

2.1破坏性领导行为基础理论分析

2.2相关基础理论分析

2.3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4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假设提出

3.1主假设的提出

3.2中介作用的假设提出

3.3调节作用的假设提出

3.4假设汇总与理论模型

3.5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4.1调查问卷的设计

4.2变量测量

4.3预调查实施及结果分析

4.4正式调查与大样本描述

4.5大样本数据质量评估

4.6相关性分析

4.7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分析及假设检验

5.1结构高原与破坏性领导行为的直接效应检验

5.2中介效应检验

5.3调节效应的检验

5.4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5.5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果讨论

6.1实证结果解释

6.2控制变量对破坏性领导行为的影响

6.3实践启示

6.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声明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破坏性领导行为广泛存在于社会与组织管理实践中,给组织和下属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尽管当前这一研究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对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发动因是什么,诱发机制如何,以及诱发过程是否存在理论边界等诸多问题仍然知之甚少,更鲜有实证研究进行系统及深入探讨。罗素曾经说过,“在人类无限止的欲望中,对权力和荣誉的渴求最强烈”。那么深陷仕途困境的领导者是否就此滑向破坏性的边缘呢?这是本研究的核心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结构高原对破坏性领导行为的预测作用,然而简单地研究二者的关联未免粗糙,并不足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分析框架及有价值的经验证据,应该更多地关注结构高原诱发破坏性领导行为的“心路历程”,打开其发挥作用的黑箱,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本研究将从“社会比较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两个理论视角出发,深入考察分配公正和心理契约破裂在破坏性领导行为诱发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另外,本研究将从“个体特质”和“组织情境”两个视角对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发过程的理论边界进行探讨。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范式对破坏性领导行为现象进行考察。在数据获取方面采用“管理者和员工配对”调查法发放问卷,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及哈尔滨的19家企业进行大跨度纵向追踪数据采集,最后将两个时间节点的问卷进行配对以形成正式调查样本。为保证研究结论的严谨性和可靠性,采用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信度及效度检验等方法对303份数据组成的正式调查样本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并同时考察了人口特征变量对破坏性领导行为的影响。在上述检验通过后,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层级回归分析,以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组织情境下的破坏性领导行为是一个由“贪污腐化”、“苛责下属”、“辱虐下属”、“德行缺失”和“消极放任”构成的五因素构念;结构高原对破坏性领导行为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分配公正和心理契约破裂在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诱发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权力动机、敌意归因偏差和组织政治感知在结构高原诱发破坏性领导行为的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然而,传统性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