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船用动力后传动系统齿轮抗胶合承载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
【6h】

船用动力后传动系统齿轮抗胶合承载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Contents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船用高速重载齿轮研究现状

1.2.2 传动系统齿轮温度场研究现状

1.2.3 传动系统齿轮混合弹流润滑研究现状

1.2.4 传动系统齿轮抗胶合承载性能研究现状

1.3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船用齿轮啮合时域齿面接触温度数值分析

2.1 引言

2.2 船用动力后传动系统齿面接触温度数值计算

2.2.1 基于ISO标准接触温度数值计算

2.2.2 基于AGMA标准接触温度数值计算

2.2.3 热稳态啮合时域内齿面瞬时温升数值计算的建立

2.2.4 不同船用动力后传动方式改进算法求解分析

2.3 船用齿轮参数对啮合时域齿面接触温度影响分析

2.3.1 齿轮精度等级对接触温度影响

2.3.2 模数对接触温度影响

2.3.3 齿轮变位系数对接触温度影响

2.3.4 轮齿修形对接触温度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船用传动系统齿轮混合热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传动系统热稳态混合弹流润滑状态分析

3.2.1 热稳态啮合时域油膜厚度数值计算的建立

3.2.2 实时全工况大载荷对混合热弹流润滑特性影响

3.2.3 实时全工况转速对混合热弹流润滑特性影响

3.3 交替啮合线载荷混合热弹流模型建立与解析

3.3.1 齿轮交替啮合线接触载荷模型

3.3.2 交替啮合线载荷混合热弹流模型建立

3.3.3 混合热弹流润滑方程组求解

3.3.4 混合热弹流润滑油膜温度场求解

3.3.5 斜齿轮啮合过程载荷沿啮合线接触解析

3.3.6 人字齿轮啮合过程载荷沿啮合线接触解析

3.4 船用齿轮沿啮合线混合热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3.4.1 直齿轮沿啮合线混合热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3.4.2 斜齿轮沿啮合线混合热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齿轮参数混合热弹流抗胶合承载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单对啮合齿轮副误差参数模型

4.3 不同齿轮参数抗胶合承载性能分析

4.3.1 精度等级对齿轮抗胶合承载性能影响分析

4.3.2 变位对齿轮抗胶合承载性能影响分析

4.3.3 修形对齿轮抗胶合承载性能影响分析

4.3.4 重载对齿轮抗胶合承载性能影响分析

4.3.5 速度对齿轮抗胶合承载性能影响分析

4.3.6 模数对齿轮抗胶合承载性能影响分析

4.3.7 润滑油粘度对齿轮抗胶合承载性能影响分析

4.4 计及混合热弹流润滑不同传动方式求解分析

4.4.1 第一级人字齿轮抗胶合承载性能分析

4.4.2 第二级人字齿轮抗胶合承载性能分析

4.5 计及混合热弹流润滑齿轮抗胶合承载性能

4.5.1 基于不同数值算法齿面接触温度对比分析

4.5.2 基于不同数值算法油膜温度对比分析

4.5.3 基于不同参数影响船用齿轮抗胶合性能综合评判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热节点啮合时域温度场监测与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热节点网络方法

5.2.1 船用双输入两级分支热节点网络

5.2.2 船用单输入两级分支热节点网络

5.3 齿面接触温度测试结果处理及分析

5.3.1 齿面接触温度测试组合式实验台

5.3.2 考虑不同因素齿面接触温度实验分析

5.4 基于混合热弹流润滑理论实验验证

5.5 MTEHL理论与Blok准则工程适用对比

5.6 船用动力后传动系统齿轮抗胶合性能分析计算软件

5.6.1 软件总体设计层次结构

5.6.2 计算模型参数定义

5.6.3 混合热弹流特征量数值分析

5.6.4 ANSYS有限元仿真计算

5.7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权限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