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汉市边缘区村落(户外)景观形态调查报告
【6h】

武汉市边缘区村落(户外)景观形态调查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1.4研究范围

1.5相关概况和理论概念

1.5.1武汉市边缘区城中村村落调查情况

1.5.2鄂东地区传统自然村落调查概况

1.5.3对景观普遍理解

1.5.4自然村与城中村概念

1.6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1.6.1研究思路

1.6.2论文框架

第2章 城市边缘区景观特征

2.1城市边缘区的界定

2.2边缘区村落类型划分

2.3城市边缘区景观总体特征

2.3.1景观形态的混杂性

2.3.2景观功能的复合性

2.3.3景观板块之间的矛盾关系纵横交错

2.3.4乡土特色生态景观破坏严重

第3章 城市边缘区村落空间景观形态

3.1自然因素影响下的空间景观形态

3.1.1选址与布局

3.1.2植被与动物

3.1.3水系

3.1.4气候

3.2人工因素影响下的空间景观形态

3.2.1道路与街巷

3.2.2地面铺装

3.2.3建筑形态

3.2.4建筑装饰形态

第4章 城市边缘区村落生活景观形态

4.1人的室外活动方式分类

4.1.1必要性活动

4.1.2自发性活动

4.1.3社会性活动

4.1.4村民日常生活活动

4.2人的室外活动场所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村落景观形态面临问题

5.1.1外部问题

5.1.2内部问题

5.2边缘区村落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关系

5.2.1矛盾关系的不利因素

5.2.2矛盾关系的有利因素

5.3解决建议

5.4景规设计方案的具体构想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本人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蔓延,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与农村的交错结合带,其景观形态和生态安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尤其是边缘区自然村落的景观形态,表现在人类防灾功能衰退,生存环境恶化,资源极大浪费,文化特色丧失,利益分配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甚至混乱不堪等等方面。边缘区村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学者开始将研究从城市中心转移至城市边缘,边缘区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焦点”,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则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深远而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 本文是在总结前人有关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研究的基础上,以武汉市为例对边缘区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边缘区村落景观的历史渊源、现状特征和演变过程,研究城乡之间的村落景观在空间景观形态和生活景观形态上的现状及转变原因。通过对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概念、景观要素、特征和功能及其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总结出城市边缘区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从而在武汉市深化城市圈建设的进程中,为郊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参考。 全文总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及研究对象的概况。 第二部分首先从不同角度归纳解释了城市边缘区的界定,其次从城市发展对边缘区村落景观形态影响的深浅程度和被城市包围的程度对边缘区村落进行创造性的有效划分;最后阐述了边缘区景观的总体背景特征。 第三部分分别从景观形态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来分析村落空间景观形态的构成要素,归纳出影响景观形态的关键因素。 第四部分通过关注人的行为活动方式,深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并结合扬·盖尔的户外活动行为理论归纳出村民生活场所与活动类型,同时在纵向上比较三种不同村落类型在景观形态上的差异与共同点。 最后一部分通过以上的分析,找出影响村落景观形态变迁的关键原因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措施和解决办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