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己为景和正念录音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灵活性和情绪的影响
【6h】

以己为景和正念录音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灵活性和情绪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文献综述

2.1.1 接受与承诺疗法的意涵

2.1.2 哲学背景和理论基础

2.1.3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心理病理模型

2.1.4 心理灵活性模型

2.1.5 心理灵活性的测量

2.1.6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相关研究

2.2 以己为景的文献综述

2.2.1 以己为景的意涵

2.2.2 以己为景的认知基础——观点采择

2.2.3 以己为景的意义

2.2.4 以己为景的临床目标及操作

2.3 正念的文献综述

2.3.1 正念的发展及概念

2.3.2 正念作用的机制

2.3.3 正念对情绪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问题的提出

3.1 问题的提出——之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2 本研究探讨的问题

3.3 研究意义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一: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的信效度检验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试选取

4.3.2 研究工具

4.3.3 研究过程

4.3.4 统计方法

4.4 结果分析

4.4.1 被试人口学因素

4.4.2 项目区分度

4.4.3 信度检验

4.4.4 效度检验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二:以己为景与正念单次录音干预即时效果比较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被试

5.3.2 测量工具

5.3.3 实验过程

5.3.4 实验工具

5.3.5 统计方法

5.4 结果分析

5.4.1 被试情况

5.4.2 数据分析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三:以己为景与正念技术短期录音训练效果比较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假设

6.3 研究方法

6.3.1 被试

6.3.2 测量工具

6.3.3 实验过程

6.3.4 实验工具

6.3.5 统计方法

6.4 结果分析

6.4.1 被试情况

6.4.2 数据分析

6.5 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本文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建议

7.1 研究的不足

7.2 对以后研究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以己为景(self as context)又称为背景的我或以自我为背景的觉察,是接纳与承诺疗法的核心治疗因子之一。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Therapy,ACT)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海斯教授提出,该疗法以关系框架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功能性语境主义为哲学基础,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心理灵活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至今ACT在国外已被广泛研究,但其中却鲜有专门针对以己为景的研究。以己为景与正念(Mindfulness)都源自佛教的禅修。正念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由卡巴金博士融入到心理治疗之中,并且发展形成的以正念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疗法。研究证明正念对抑郁、焦虑具有显著疗效。本研究假设以己为景和正念技术作为ACT的核心技术均具有提高心理灵活性的作用;以己为景在改善情绪方面具有和正念一样的效果。本文由三个研究构成。 研究一对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汉化并在北京某大学施测,结果显示,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97,具有良好的信度。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问卷为单一维度并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校标效度和建构效度。 研究二采用以己为景和正念组录音单次干预即时测量的方法研究其对心理灵活性和情绪的影响。结果显示,以己为景和正念的单次录音干预可以显著的提高心理灵活性,缓解抑郁焦虑压力情况,削弱正负情绪,且两者在作用力上无显著差异。 研究三采用实验组分别给予以己为景和正念录音干预一周两次,对照组等待的方式,研究两种方法在短期干预中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与对照组相比的心理灵活性均有显著改善,抑郁焦虑水平无明显变化。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在国内大学生群体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以己为景在提高心理灵活性和缓解情绪方面基本具有同正念一样的效果。

著录项

  • 作者

    陈琳;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授予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学科 应用心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祝卓宏;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心理学;
  • 关键词

    录音; 训练; 大学生; 心理灵活性; 情绪;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