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豆遗传图谱构建及在两个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6h】

大豆遗传图谱构建及在两个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利用东北春大豆绥农14为母本、绥农20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包含58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随机选取94个单株进行SSR(SimpleSequenceRepeat)标记基因型分析,构建大豆遗传图谱,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和F4的产量构成因子、籽粒品质性状及其它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同时,利用黄淮夏大豆科新3号×中黄20的F2代构建的遗传图谱对F3、F4进行QTL分析。通过对不同群体遗传连锁图谱及QTLs的比较、增加遗传连锁图谱上分子标记的密度,发掘可重复的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 主要结果如下: 1.构建了绥农14×绥农20组合F2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 利用172对在绥农14和绥农20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分析随机选取的94个单株,构建了一张包括27个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共有120个SSR标记表现为连锁,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为1581.6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3.18cM,每个连锁群上的标记个数在2-11个之间,每个连锁群长度为9.2cM-206.6cM。该图谱有23个连锁群与公共图谱(Cregan等2003)的连锁群相对应。 2.在不同群体和世代定位了一批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QTLs。 (1)在绥农14×绥农20组合F2代共检测到影响株高、节数、一粒荚数、四粒荚数、生物重、百粒重和脂肪含量7个性状的11个QTL,分布于7个连锁群上,贡献率为5.55%-33.06%。11个QTL中有4个QTL与他人的报道处于相同或相近的位置。同时也发现了“QTL成簇”现象,包括连锁群LG6(G)上的Satt191-Satt472区间同时检测到影响株高、节数、四粒荚数和生物重的QTL;在连锁群LG12(M)上的Satt201-Satt636区间同时检测到影响株高和节数的QTL。 在F4代对单株粒重、百粒重、脂肪含量利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新检测到影响单株粒重、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QTL,但只有在连锁群LG12(M)的Satt201-Satt636区间检测到影响百粒重的QTL,与F2检测区间一致,表明该位点在不同世代稳定表达,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2)在科新3号×中黄20组合F3群体,共检测到与株高、百粒重、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相关的4个QTL,贡献率分别为4.76%、5.59%、5.39%和6.64%。其中,与脂肪含量相关的QTL与F2代检测到的在同一连锁群。 在F4代中检测到影响株高、分枝数、单株粒数和脂肪含量相关的QTL,其中位于Satt179-Satt472区间的QTL的贡献率较大为14.12%,此区间影响株高的QTL在F2群体中也检测到;位于连锁群LG33(LGO)上Satt153-Satt243区间影响脂肪含量的QTL与F3代检测位点相同;该位点在Panthee等利用RIL检测到的位点位于同一连锁群上。经过两个世代的验证,均检测到相同的QTL,表明这些QTL位点是稳定存在的,可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选择。 (3)两个生态区群体作图比较分析,共有29个相同的SSR标记,分布于7个连锁群上。定位结果比较分析发现,位于G连锁群上与Satt472连锁的控制株高的QTL在不同群体、同一群体的不同世代间均检测到,表明该位点在不同遗传背景中是稳定存在的,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

著录项

  • 作者

    朱晓丽;

  •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学科 作物遗传育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国华;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65.101;
  • 关键词

    大豆; 农艺性状; 遗传图谱; SSR标记; QTL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