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6h】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1.1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国外研究概况

1.2.2国内研究概况

1.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的思路

1.3.2研究的方法

1.4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1.4.1研究的内容

1.4.2结构安排

2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理论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人口、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2.1.2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及内涵

2.1.3人力资本形成及价值增值

2.2相关理论简述

2.2.1激励理论

2.2.2公平理论

2.2.3期望理论

2.2.4代理理论

2.2.5二元经济理论

2.3农村教育概述

2.3.1农村教育模式与结构分析

2.3.2农民教育的特点分析

2.3.3农村教育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

2.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目标及内容

2.4.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目标

2.4.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2.5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2.5.1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2.5.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2.5.3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需要

2.5.4发展高新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需要

2.5.5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需要

2.5.6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2.6本章小结

3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验借鉴

3.1日本的经验

3.2德国的经验

3.3澳大利亚的经验

3.4美国的经验

3.5本章小结

4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4.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4.1.1农民的受教育水平状况

4.1.2农民的科技投入状况

4.1.3农民的心理状况

4.1.4农民的卫生状况及身体状况

4.1.5农民的法制意识状况

4.2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现状

4.2.1农村人力资源利用情况

4.2.2农村人力资源利用情况比较分析

4.2.3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不完善

4.2.4社会保障的不完善

4.3本章小结

5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形成的原因

5.1人力资源本身的障碍

5.1.1农村居民对基础教育投资的行为

5.1.2贫困制约

5.1.3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思想的影响

5.2产业障碍

5.3地域障碍

5.4制度障碍

5.4.1户籍制度约束

5.4.2中国封建专制政治制度

5.4.3“逆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制约

5.5本章小结

6农民教育投入模型分析

6.1农民教育投入的博弈模型分析

6.1.1农民教育投入的博弈分析

6.1.2模型分析

6.1.3家庭收入对教育投入的影响

6.2农民个人投资收益率测算

6.3本章小结

7农村基础教育者的激励模型

7.1离散激励模型

7.1.1模型一

7.1.2模型二

7.2连续激励模型

7.3相对业绩比较激励

7.4本章小结

8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8.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8.1.1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

8.1.2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

8.1.3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

8.1.4推动农村的法制化建设

8.2合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

8.2.1严格劳动力市场定价

8.2.2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

8.2.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8.2.4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服务体系

8.2.5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

8.3本章小结

9实证分析

9.1黑龙江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9.1.1农村基础教育

9.1.2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9.1.3农民继续教育

9.1.4农村教育经费增加

9.2黑龙江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问题

9.2.1农村教育制度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9.2.2农村教育观念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

9.2.3农村教育体系结构不尽合理

9.2.4农村教育资源贫乏

9.2.5农村学校布局结构急需调整

9.3黑龙江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9.3.1解放思想,树立新观念

9.3.2加强领导

9.3.3办好农村教育

9.3.4加强农村科普工作

9.3.5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9.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在社会结构中占很大的比重。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我国农民科技、文化和心理素质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不相适应。一个以农立国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强则国家强,农村兴则国家兴,农民富则国家富。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直指农民收入,保护农民权益。而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人”,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将成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唯一路径。 国民的素质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而科学文化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民是我国国民中人口最多、基础素质最低的群体,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在国民整体素质提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产品市场化,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使农民充分就业都离不开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说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辩证而统一的关系,只有开发出来了,才能加以合理、充分利用。所以说,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能否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问题。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在深刻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必要性与迫切性的基础上,通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研究,制定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向人力资本转变的战略和相应对策,并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提供战略思路和具体建议,从而加快我国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使农村教育更好地适应和引导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本论文以黑龙江省这一农业大省作为典型例证,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开展多层次、多级别、多形式的农村教育的对策。 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农村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资源、经济与社会背景。采用博弈模型方法对农民教育投入进行了分析;测算了农民个人投资收益率;设立了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激励机制模型。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的贡献,同时也验证农村教育在劳动力转移中所起的作用。 上述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方法,为农村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国的战略目标寻求可行之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