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氢能与生物制氢技术
1.2.1 氢能的研究现状
1.2.2 发酵法生物制氢研究
1.3 厌氧发酵产氢机理
1.3.1 发酵法生物制氢的经典发酵类型
1.3.2 影响发酵制氢系统产氢能力的生态因子
1.4 糖蜜废水
1.4.1 糖蜜组成成分
1.4.2 糖蜜利用现状
1.5 本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目的与意义
1.5.3 研究内容与创新性
2 试验装置、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装置
2.1.1 间歇试验装置
2.1.2 连续流试验装置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菌种
2.2.2 CSTR反应器运行时的底物
2.2.3 实验方法
2.3 理化项目分析与方法
2.3.1 氢气含量的测定
2.3.2 液相末端发酵产物的测定
2.3.3 产氢微生物细胞干重的测定
2.3.4 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2.3.5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3 纯培养发酵生物制氢系统的建立
3.1 B.R3形态学与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3.1.1 B.R3形态学与生理生化分析项目与方法
3.1.2 B.R3形态学与生理生化鉴定
3.2 B.R3产氢特性与调控
3.2.1 不同起始pH值对B.R3产氢效能的影响
3.2.2 不同温度对B.R3产氢效能的影响
3.2.3 不同底物对B.R3产氢效能的影响
3.3 以糖蜜废水为底物的产氢生态系统的建立
3.3.1 反应器运行过程中B.R3产氢效能的变化
3.3.2 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液相末端发酵产物与pH值的变化
3.3.3 反应器运行过程中COD去除率的变化
3.3.4 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4 生物制氢发酵系统的氮素、磷素调控
4.1 氮对生物制氢菌种生长的影响与产氢效应
4.1.1 氮素循环
4.1.2 有机氮源对B.R3产氢的影响
4.1.3 无机氮源对B.R3发酵产氢的影响
4.2 磷对生物制氢菌种生长的影响与产氢效应
4.2.1 磷的功能
4.2.2 K2HPO4对菌株B.R3发酵产氢效能的影响
4.2.3 磷酸盐缓冲溶液(PBS:K2HPO4+KH2PO4)对B.R3产氢发酵的影响
4.3 磷酸盐与碳酸盐对B.R3产氢发酵效能的影响
4.3.1 磷酸盐和碳酸盐对B.R3产氢效能的影响
4.3.2 磷酸盐和碳酸盐对B.R3液相末端产物及pH值的影响
4.3.3 磷酸盐和碳酸盐对B.R3葡萄糖利用率和细胞干重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生物制氢发酵系统的金属盐类调控
5.1 钴对生物制氢菌种发酵产氢效能的影响
5.1.1 不同浓度Co2+对B.R3产氢效能的影响
5.1.2 不同浓度Co2+对B.R3细胞浓度与葡萄糖利用率的影响
5.1.3 不同浓度Co2+对B.R3液相末端发酵产物和pH值的影响
5.2 铁对生物制氢菌种生长的影响与产氢效应
5.2.1 不同浓度Fe粉和Fe2+对B.R3产氢与生长效能的影响
5.2.2 不同浓度Fe粉和Fe2+对B.R3液相末端发酵产物的影响
5.3 铜对生物制氢菌种生长的影响与产氢效应
5.3.1 不同浓度Cu2+对B.R3产氢效能的影响
5.3.2 不同浓度Cu2+对B.R3细胞生长的影响
5.3.3 不同浓度Cu2+对B.R3液相末端发酵产物与pH值的影响
5.4 锌对生物制氢菌种发酵产氢效能的影响
5.4.1 不同浓度Zn2+对B.R3氢气产量与含量的影响
5.4.2 不同浓度Zn2+对B.R3液相末端发酵产物与pH值的影响
5.4.3 不同浓度Zn2+对B.R3细胞生长与葡萄糖消耗的影响
5.5 不同金属离子对生物制氢菌种生长的影响与产氢效应
5.5.1 金属离子对菌株B.R3氢气产量的影响
5.5.2 金属离子对菌株B.R3细胞干重及葡萄糖利用率的影响
5.5.3 金属离子对菌株B.R3液相末端发酵产物及pH值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