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雅俗夹缝中的另类启蒙——以熊佛西为例略论民国乡村建设与“戏剧大众化实验”
【6h】

雅俗夹缝中的另类启蒙——以熊佛西为例略论民国乡村建设与“戏剧大众化实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引言:旧题亦应新说

(一)民国乡村建设与大众化文艺实验的基本情况

(二)大众化文艺实验的异质性特征

(三)大众化文艺实验地位——其所取得的成绩及历史局限性反思

二.从平民教育到乡村建设

(一)“一阵狂风和怒潮”

(二)平民教育思潮激荡下乡村教育的勃兴

(三)从乡村教育走向乡村建设

(四)晏阳初平民教育及乡村建设思想简析

三.乡村建设时期文艺大众化实验基本情况

(一)乡村建设大构架下的文艺大众化实验

(二)中国话剧艺术的先驱和领头人

(三)烛焰映照下的美丽光圈

四.雅俗边缘的另类启蒙

(一)传播与接受

(二)大众化文艺实验主体的异质性精神特征

1.五四启蒙精神的忠实传人

2.自由主义文人心态与民间立场的内在规约

3.富有现代感的戏剧教育家

4.饱含真情的生活赤子

(三)两种实验之相互影响剖析

1.基本限定与总体配合

2戏剧舞台和表演技艺的革新

3.农民戏剧理论及乡建文艺教育的新途径

(四)大众化戏剧作品的基本元素

1.自然乡村:原生念的新民间文艺

2.雅俗共融:极俗化导向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3.治愚救国:启蒙与救亡的双重谐奏

五.大众化文艺实验的史学地位

(一)取得的成绩

1.文艺通俗化的另类途径

2.宏阔的改编和创作视野

3.在中西文艺的契合中追求独特的艺术审美样式

(二)局限性

1.改良思想与戏剧观的自我矛盾

2.集束化社会效应和辐射范围

3.表象化的理论总结

4.退缩与转向

结语:一个远未完结的话题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九三二年初至一九三七年,著名戏剧家熊佛西在河北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实验区进行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戏剧大众化研究与实验。此次实验不仅在促进乡村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逐步实验成熟一整套农民戏剧的新模式.农民戏剧是当时文艺大众化的大胆尝试,是不同于其它大众化文艺的具有异质性特征的新形式、新类型。熊佛西长达五年的戏剧大众化实验,首开中国话剧史的先河,也独步于世界话剧界。由于种种原因,熊佛西的此次实验及其本人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文化戏剧界足够的重视。深入研究,指陈得失,无疑有利于继承戏剧艺术的宝贵遗产,为当今文化消费主义时代里日益式微的舞台戏剧突出重围提供某种方法和启悟。同时,对于长期受到误解与不公正对待的自由知识分子熊佛西,也应给予正确的历史评价,以使我们更好地探寻研究现代文艺的发展规律和研究路径。 为了深入文艺大众化实验的内核,拟从文艺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观照,运用以史带论,以论析史,史论并重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纵的方面,抓住源流和史的脉络;从横的方面,注重以其文艺本体为基础的多元质素的汇合与交融。由熊佛西倡导的“戏剧大众化实验”,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中国的农民,在经过科学的的文艺教育和熏陶之后,不仅能脱掉文盲的帽子,而且提高了艺术素养,培养了新的戏剧审美趣味和文艺鉴赏能力--甚至能够积极地参与现代话剧的表演和创作。农民戏剧也成为有别于左翼文学、知识精英文学、市民通俗文学等的新的文学形态和类型,其文艺实践可以说是雅俗夹缝中的另类启蒙。 熊佛西的戏剧大众化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站在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汇点,戏剧历史与现代的扭结带,重新审视此次实验,总结经验教训,不仅仅是为了给予熊佛西个人以一个相对拔高于左倾色彩映照下的讥评与苛评的新公评,更重要的是从中整理挖掘出熊老整个实验和整个艺术世界中蕴蓄的精神文化财富,以便当代戏剧在历史的转折、过渡时期,能够不断开拓创新广阔的艺术天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