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燕京大学乡村建设研究——以清河实验为例
【6h】

民国时期燕京大学乡村建设研究——以清河实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民国时期燕京大学清河实验的开展背景

2.1 清河实验开展的农村背景

2.2 乡村建设运动理论与实践的高涨

2.3 基督教大学社会服务的背景

第3章 燕京大学清河实验区的成立、组织运行与管理

3.1 清河实验区的成立

3.2 清河实验区的工作原则

3.3 清河实验区的组织架构

3.4 清河实验区的经费来源

第4章 燕京大学清河实验的主要工作内容

4.1 清河实验基本过程概述

4.2 清河实验经济股的工作

4.3 清河实验社会股的工作

4.4 清河实验卫生股的工作

4.5 清河实验研究股的工作

第5章 清河实验工作蕴含的社会工作理念及实务技巧

5.1 助人自助的宗旨

5.2 清河实验中社区社会工作原则与目标的体现

5.3 清河实验工作中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技巧的应用

第6章 燕京大学清河实验的评价与启示

6.1 燕京大学乡村建设思想及实践的评价

6.2 燕京大学清河实验对当今高校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国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更是难以维持,农村经济社会已陷入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社会工作经由西方传教士引入,并得到了初步的本土化发展。燕京大学作为民国时期的一所教会主办的学校,希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表现出基督教的传教精神。由此燕京大学向学生们灌输服务社会的思想,开设清河实验区,积极参与到当时乡村建设的大潮中去,以服务于当地农民。清河实验的组织者和工作者所秉承的工作理念以及所运用的工作方法,都具有社会工作元素,集中体现了民国时期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提出了对民国时期乡村建设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整理了现有资料,简述了燕京大学清河实验的开展背景;第三部分讨论了燕京大学清河实验区的成立、组织运行与管理;第四部分详细的介绍了燕京大学清河实验的主要工作内容;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燕京大学清河实验中所蕴含的社会工作理念及实务的应用;第六部分简要评述了燕京大学清河实验工作的特点和历史地位,探讨了清河实验工作对当今高校开展社会工作实务、培养合格社会工作人才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