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然保护区庭院生态农业案例研究——以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张记华户为个案
【6h】

自然保护区庭院生态农业案例研究——以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张记华户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线路

2.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自然保护区的定义

2.1.2 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2.1.3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

2.1.4 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情况

2.2 传统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比较

2.2.1 传统农业定义

2.2.2 生态农业基本内涵与特点

2.3.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3.3 生物多样性理论

2.3.4 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自然地理情况

3.1.1 地理位置与范围

3.1.2 地质气候与水文

3.1.3 自然资源现状

3.2 社会经济情况

3.2.1 社区人口、耕地

3.2.2 主要经济行为和收入来源

3.3 能源和基础设施现状

3.3.1 能源现状

3.3.2 教育现状

3.3.3 交通及通讯现状

3.4 保护区历史沿革及法律地位

3.4.1 历史沿革

3.4.2 法律地位

3.5 保护区组织机构管理

3.6 管理体系

4.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4.1 生态足迹分析法概念

4.2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4.3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4.4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对比分析

4.5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探讨

5.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农户庭院生态农业实证分析

5.1 张家庭院生态农业系统

5.1.1 张家人口结构及生活概况

5.1.2 居屋庭院结构布局

5.1.3 农林牧庭院生态系统结构及能量流分析

5.1.4 农林牧生态系统发展循环模式

5.2 张家庭院生态农业经济效益分析

5.2.1 种植业经济收支状况

5.2.2 养殖与林药业经济收支状况及养殖业经济效益分析

5.3.张家庭院生态系统总经济效益分析

5.4 自然保护区庭院经济发展推广模式与讨论

5.4.1 自然保护区庭院经济发展推广模式

5.4.2 讨论

5.5 协调对策与建议

6.张家庭院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影响评价

6.1 模型建立依据

6.2 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

6.3 评价体系建立

6.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6.3.2 计算过程及结果

6.4 结论与讨论

7.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庭院生态农业案例研究结论

7.2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论文发表情况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日益恶化,建立自然保护区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物栖息环境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如何将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本研究在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现状,采用田野调查法,以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张记华户庭院生态农业为案例,从微观尺度分析其庭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评估其经济效益。进一步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途径,总结了自然保护区庭院生态农业发展推广模式。本论文还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法)对张记华户农林牧复合农业生产模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研究表明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处于良好状态;区内农户可进行适度规模的庭院生态农业生产,采取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其经济效益,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助于减缓政府移民搬迁的压力;区内农户适度规模的生态农业生产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适度规模的生态农业可以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