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染色体畸变及临床意义
【6h】

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染色体畸变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郑重声明

前 言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 结

附核型图

参考文献

细胞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英文缩写词索引

致 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恶性淋巴瘤(M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内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为霍奇金淋巴瘤(HD)的7倍。细胞内染色质含量的不平衡是引起肿瘤的根本原因,细胞遗传学上表现为染色体数目和(或)结构异常,分子水平上表现为DNA片段的扩增、缺失、碱基改变等。染色体作为核基因的载体,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生的变化和所起的作用,历来备受肿瘤遗传学研究者的重视。在染色体显带技术应用之前,几乎没有关于NHL染色体异常方面的资料报道。直到1972年,由Manolov和Manolova报道了14号染色体的长臂多了一条带这一里程碑的发现之后,才开始了NHL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历史。然而,关于NHL染色体方面的研究在开始时进展缓慢。近20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淋巴瘤中染色体的异常及其所致的分子化学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亦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NHL高度的异质性表现在病理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临床表现4个方面的多样化改变。目前,组织学及免疫学分类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与该肿瘤有关的许多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征还需进一步认识。在临床工作中,NHL由于细胞学的迁移性和不均一性,没有一种病理分类能准确地反映其内在的临床及生物学特性,依据病理分类来指导临床工作及判断预后有较大的局限性。就预后和治疗而言,某些特异性畸变比组织学分类更有价值,能较好的指导临床工作,可以弥补病理分类的不足。大量的研究显示,染色体改变对病人的诊断、临床表现、治疗效果、预后及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都是非常重要的预测因素。 目前,FISH、CGH、PCR等新技术已经用于检测染色体的改变。这些新技术虽然在细胞遗传学分析中有很大优势,但由于其所需试剂价格昂贵,且需要特殊设备,敏感性和(或)特异性较低等缺点,一般工作单位难以开展,制约了它们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而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仍然在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改良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对淋巴瘤患者的染色体进行全面、准确分析,通过研究染色体畸变,探索恶性淋巴瘤的的发病机制,并为其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1标本1.1病例均选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05年4月~2005年11月明确诊断为NHL的30例患者,年龄10~75岁,男性20例,女性10例。根据AnnArbor标准确定临床分期,其中Ⅰ、Ⅱ期8例,Ⅲ、Ⅳ期22例;按1985年NHL工作分类方案确定病理组织学恶性程度,低度恶性5例,中、高度恶性25例。在取样制作染色体标本前均未经过化疗或放疗。 1.22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对照,年龄10~60岁,男性13例,女性7例。 2方法2.1化疗前每例病例均同时留取外周血和骨髓标本1ml做染色体检查。并对NHL早期、晚期之间,低度、中高度之间染色体畸变发生率进行比较。 2.2用肝素抗凝的注射器无菌采取1ml外周血,无菌条件下接种子37℃预温的,含8mlRPMI1640培养液(含20%新生小牛血清、PHA和青、链霉素)的培养瓶中。置于37℃培养箱培养72h,在终止培养前2h加入秋水仙素(终浓度为1.6μg/ml)。用预温37℃的低渗液(0.075MKCL溶液)低渗处理40min后固定(甲醇∶冰醋酸=2∶1),玻片在4℃预冷后制片及G显带。 2.3每例选择100个分散良好、显带清晰的分裂相镜下观察和显微摄影,并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1995)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2.4技术路线取材与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核型分析 3统计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χ2检验进行率与率之间的比较,以a=0.05作为检验水准。 结果;1制备30例外周血染色体,27例获得满意分裂相,成功率为90%(27/30),异常核型检出率为85.19%(23/27);20例骨髓染色体的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0%(14/20),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高于骨髓染色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对照组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1/20),与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L染色体畸变发生率在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标本中分别为71.43%(5/7)和90%(18/20);在低度恶性和中、高度恶性标本中分别为80%(4/5)和86.36%(19/22),不同分期之间和不同恶性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所获得的NHL患者的染色体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数目和(或)结构克隆性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主要是亚二倍体、假二倍体、超二倍体及四倍体,染色体数目分布范围广泛,从38~97条不等,数目增加多见于3、5、6、8、9、16号等染色体,数目减少多见于1、15、17、19、21、X等染色体。本组NHL的染色体结构异常较复杂,17号染色体异常较多见,如-17,del(17p),共有12例,占52.17%,且多见于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和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1号染色体异常主要表现为chtb(1)(p10),chtb(1)(p13),chtb(1)(q10),del(1)(q44),del(1)(q10→q23),共有6例,占26.09%。2号染色体异常主要表现为chtb(2)(p13),chtb(2)(q10),chtb(2)(p31),del(2)(p25),共有6例,26.09%。3号、6号和13号染色体异常各有4例,如chtb(3)(q10),del(3p),6p-,6q-,13p-,13q-。2例发现22q-。另外发现inv(5)(p14;p15),ins(4;11)(q12;q12q14),t(6;12)(p10;q22),14q+各1例。 结论:1应用改良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染色体畸变发生率,外周血标本组高于骨髓标本组。 2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染色体畸变比较复杂: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 3染色体畸变发生率在临床分期之间及恶性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