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去氧氟尿苷和尿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6h】

去氧氟尿苷和尿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1.1 抗代谢药物

1.2 去氧氟尿苷的研究现状

1.3 三氦唑类衍生物的抗肿瘤研究

1.4 点击反应介绍

参考文献

2.实验设计

2.1 去氧氟尿苷合成路线的选择

2.2 尿嘧啶类衍生物合成的设计思路

2.3 体外药理活性实验设计

参考文献

3.结果与讨论

3.1 去氧氟尿苷的合成工艺优化

3.1.1 O,O’-双(三甲基硅烷)-5-氟尿嘧啶(1-32)的制备

3.1.2 1-(2’,3’,5’-O-三乙酰基-β-D-呋喃核糖)-5-氟尿嘧啶核苷(1-33)的制备

3.1.3 1-β-D-呋喃核糖-5-氟尿嘧啶核苷(1-19)的制备

3.1.4 1-(2’,3’-O-异丙叉基-β-D-呋喃核糖)-5-氟尿嘧啶核苷(1-20)的制备

3.1.5 1-(2’,3’-O-异丙叉基-5’-对甲苯磺酰基-β-D-呋喃核糖)-5-氟尿嘧啶核苷(1-30)的制备

3.1.6 1-(2’,3’-O-异丙叉基-5’-碘-β-D-呋喃核糖)-5-氟尿嘧啶核苷(1-21)的制备

3.1.7 1-(5’-碘-β-D-呋喃核糖)-5-氟尿嘧啶核苷(2-1)的制备

3.1.8 去氧氟尿苷(1-23)的制备

3.1.9 经济效益分析

3.2 尿嘧啶类衍生物的制备

3.2.1 氟尿嘧啶的1位N上引入三氮唑环类衍生物

3.2.2 氟尿嘧啶的1位及3位N上同时引入三氮唑环类衍生物

3.2.3 1-33的3位N上引入三氮唑环类衍生物

3.2.4 1-21的3位N上引入三氮唑环类衍生物

3.2.5 去氧氟尿苷的3位N上引入三氮唑环类衍生物

3.2.6 1-21的5’位C上引入三氮唑环类衍生物

3.3 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4.实验部分

4.1 实验试剂和仪器

4.1.1 实验试剂

4.1.2 仪器

4.2 化学实验

4.3 药理实验

结论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附图

展开▼

摘要

去氧氟尿苷是5-氟尿嘧啶(5-FU)衍生物类抗肿瘤药物,作为5-FU的前体药物,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作用,大大降低了5-FU用药带来的毒副作用,是抗代谢药物中开发的比较成功的药物之一。本论文对去氧氟尿苷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且以5-FU为先导化合物,利用点击化学(ClickChemistry)反应合成了几个系列的含有1,2,3-三氮唑的尿嘧啶类衍生物。这类衍生物的合成为该类物质构效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主要工作如下:
   一、以5-FU为原料,经过TMS(三甲基硅)保护、与四乙酰核糖缩合、皂化反应、异丙叉基保护、Ts(对甲苯磺酰)保护、碘代、脱丙叉基、还原脱碘等八步反应合成了去氧氟尿苷,并对其进行了工艺优化。第二步缩合反应调整了投料比及后处理方法提高了收率。第四步异丙叉基保护改变了反应条件,使得条件简便易于操作。合成碘代物之前先用Ts保护,反应简便,用到的试剂廉价,后处理方便,提高了收率。第八步反应是最关键的一步,经过反复探索最终以雷尼镍催化加氢反应条件最好。
   二、根据三氮唑化合物有广泛抗肿瘤生物活性,合成了含有1,2,3-三氮唑的尿嘧啶类系列衍生物。以5-FU、去氧氟尿苷及其合成过程的中间体为原料,经过与溴丙炔发生N-烃基化反应,再与叠氮化合物发生点击反应制得系列含有1,2,3-三氮唑的尿嘧啶类衍生物。并对所有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进行了研究,主要选择了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胃癌细胞MGC-803和人食管癌细胞EC-109三种肿瘤细胞系,实验结果显示部分衍生物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对此类物质的构效关系研究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本论文中共合成化合物47个,其中38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所有的化合物都经过1HNMR、13CNMR和IR进行了结构确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