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FPI-2和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6h】

TFPI-2和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3.结果

3.1、CD34和PAS双染在食管癌中发现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

2.2 VM表达与患者性别

2.3 VM表达与患者年龄

2.4 VM表达与肿瘤体积

2.5 VM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

2.6 VM表达与淋巴结转移

2.7 VM表达与临床分期

2.8 VM表达与肿瘤位置

2.9 TFPI-2、MMP-9的表达及与VM的相关性

2.10 生产分析

4 讨论

4.1 血管生成拟态的特点

4.2 血管生成拟态生物学意义

4.3 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机制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管生成拟态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在中国,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恶性肿瘤当中排名前列。由于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一旦诊断明确,基本上都已经到了中晚期,因此食管癌又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各种肿瘤治疗策略当中,抗肿瘤血管治疗是当今医学界的热点,肿瘤血管生成理论认为,肿瘤在生长过程当中需要血管的支持,血液带来氧气及营养物质,带走废物。如果肿瘤组织内部没有足够的血管支持肿瘤细胞的代谢,肿瘤就会形成坏死灶。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早期研究认为血管是肿瘤血液灌注的唯一途径,但是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mimicry)的发现刷新了这一传统观念。在寻找抗肿瘤血管生成方法的过程当中,要兼顾到抗血管生成拟态的治疗,了解VM形成的关键靶点,这样才能更全面的抑制肿瘤血液灌注,抗肿瘤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VM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肿瘤微循环的全新概念,与传统血管生成完全不同,他是高度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模拟血管内皮细胞并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形成和宿主血管相连的微血管道,能为肿瘤生长提供良好的血液灌注且更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转移,在肿瘤生物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抑制肿瘤微循环的治疗中兼顾VM与血管生成,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mimicryVM)、组织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2(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2,TFPI-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9,MMP-9)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探讨VM在食管鳞癌中的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03年9月-2008年12月手术切除的1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距离肿瘤<5cm)、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距肿瘤>5cm),采用过碘雪夫酸(periodicacid-schiff,PAS)和CD34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观察VM在食管鳞癌中的分布特征。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TFPI-2、MMP-9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食管鳞癌中VM阳性率20.37%。VM在低分化组中的阳性率(40.38%)高于中分化组为11.76%)、高分化组(7.14%),3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0.915,P<0.01)。VM在TNMⅠ-Ⅱ期组中阳性率(11.59%)高于Ⅲ期组(2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07,P=0.017)。在低分化组中,TFPI-2在VM(+)组的表达率33.34%(7/21)高于VM(-)组6.45%(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2,P=0.032);MMP-9在VM(+)组的表达率78.79%(26/33)高于VM(-)组44.96%(58/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5,P=0.001);VM(-)组5年生存率优于VM(+)(x2=22.84,P<0.001)。
  结论
  低分化食管癌易形成VM,TFPI-2、MMP-9对VM形成有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