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ACE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
【6h】

TACE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治进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PHC)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中仅次于肺癌,排在第二位,原发性肝癌患者常常合并门静脉癌栓,发生率为62.2%~90.2%,门脉癌栓的形成是导致肿瘤复发、转移和血源性传播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当癌栓沿门脉主干生长时预后更差,能导致肿瘤在肝内广泛转移、诱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甚至肝衰竭,自然病程仅为2.7~4个月。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曾经一度是治疗的禁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对疾病更加深入的认知,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门静脉支架植入、外放射治疗、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局部射频消融等,但尚未建立一种标准化的、统一的治疗方案。
  从理论上讲,手术切除是可以治愈门静脉癌栓的最彻底、最快捷的方法,但手术适应症低、复发率高、手术风险大、费用昂贵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TACE是处理肝癌原发灶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且对部分存在动脉血供的癌栓也有效果,肝脏对治疗剂量的射线耐受差、门脉癌栓位置深限制了外放疗治疗效果,门静脉支架治疗门静脉癌栓存在高复发率和支架再狭窄的弊端,更加微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适应症广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本研究选取以2010年10月至2013年05月入住我科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处理肝内原发灶后,再经CT引导下在门脉癌栓(PVTT)内植入放射性125Ⅰ粒子,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分析癌栓位置、类型、患者的肝功能分级、年龄及肿瘤标记物(AFP)等因素与生存期的关系。评价放射性125Ⅰ粒子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veintumorthrombus,PVTT)的临床价值。
  方法:
  分析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所有患者先行TACE治疗肝内原发灶,再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放射性粒子植入门脉癌栓内。观察治疗前后癌栓大小、AFP、肝功能变化,分析癌栓类型、AFP、肝功能、年龄等对预后的影响。分析该治疗方法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rate,DCR),统计治疗病例的中位生存期(MedianSurvivalTime)、总体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评判疗效及相关并发症。
  结果:
  经过治疗,半年内复查上腹部CT,癌栓CR1例、PR15例、SD9例、PD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59.38%,疾病控制率为78.13%,中位生存期为15.89月,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49.6%、25.5%。门静脉癌栓的变化(P=0.003)和甲胎蛋白(AFP)降幅大于50%(P=0.02)为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
  结论:
  1.局部疗效TACE联合125Ⅰ放射性粒子可有效控制门静脉癌栓,部分病人可实现门脉再通,本组病例中癌栓治疗的疾病控制率(DCR)为68.8%,有效率(CR+PR)为65.6%。
  2.门静脉直径治疗前13.85±3.18mm,2月后复查1.18±2.11mm,(P<0.01)
  3.生存期1年生存率49.6%;2年生存率25.5%%;中位生存期为15.89月;Child-pughA级中位生存期为18.92月,1年生存率为59.9%。Child-pughB级中位生存期为11.14月,1年生存率为34.6%
  4.预后影响因子动静脉瘘(P<0.004)肝外转移(P<0.008)肿瘤类型(P<0.009)癌栓分型*(P<0.00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