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6例孤独症儿童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6h】

206例孤独症儿童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筛查及诊断量表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206例孤独症儿童年龄性别情况

2 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相关因素比较

讨论

1 遗传因素

2 孕产期因素

3 家庭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孤独症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附录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人们对儿童孤独症认识的增加以及筛查工具的完善和发展,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的报道呈显著上升趋势。儿童孤独症属于儿童早期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具有很大的种族、地域和个体差异性,未经干预治疗的孤独症患儿终身残疾率很高。鉴于孤独症的高致残率,人们一直在探索孤独症的发病原因。
  虽然关于孤独症病因的研究结果及研究范围多而广,但由于种族、地域的差异,以及实验样本的局限性和实验方法的不同,其研究结果的重复性及稳定性比较差,孤独症的发病因素仍不明确;从治疗方面来说,由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对本症的治疗尚未发现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明确孤独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对孤独症的预防和早期干预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孤独症儿童存在的危险因素,为孤独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资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
  孤独症儿童组:选取2009年6月~2013年5月在本院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干预治疗的206例孤独症患儿的完整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5例,女31例,男女比例为5.6∶1;平均年龄(4.0±1.9)岁。对象入组标准:均由儿童心理行为中心副主任以上医师诊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关于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保健科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211例,其中男173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4.6∶1,平均年龄(3.0±1.8)岁。入组标准:初步筛查未发现明显孤独症相关症状,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筛查结果阴性,且体格、精神状况、神经系统发育未见明显异常。
  2.研究方法
  对现有的206例孤独症儿童病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类总结,主要包括胎产次、母孕期异常情况、分娩方式、缺氧窒息史、新生儿期疾病史、喂养史、疫苗接种情况、家族史、重大疾病史、父母性格、教育方式等相关因素。
  查阅相关文献,设计调查表,筛选出与儿童孤独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制定孤独症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正常儿童进行现场调查。
  结果
  1.206例孤独症儿童中5岁以下孤独症儿童占较大比例,各年龄组男孩均多于女孩,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2.与对照组相比,孤独症患儿母孕期感染史、妊娠反应、先兆流产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缺氧或窒息史、胎产次≥3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儿童在早产、剖宫产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4.两组儿童的精神性疾病家族史、父母的性格内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两组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家庭关系、教育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精神性疾病家族史、父母性格内向与孤独症儿童的发病有关;
  2、缺氧窒息史及胎产次≥3胎是孤独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