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SPOT.TB试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6h】

T-SPOT.TB试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表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检测仪器及试剂

3 实验方法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18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

2 三种实验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阳性率比较

3 三种实验方法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灵敏度比较

4 三种实验方法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特异度比较

5 诊断假阴性危险因素分析

6 诊断假阳性危险因素分析

7 T-SPOT.TB斑点数与危险因素的联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T-SPOT.TB对结核病诊断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及在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结核性胸膜炎是引起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在肺外结核病中较为常见,发病率仅次于淋巴结结核。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和培养是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涂片阳性率较低,培养需要2-6周,耗时长,容易误诊和延迟诊断,导致严重后果。胸膜活检、胸腔镜检查等为有创性操作,很多患者不能耐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在临床广泛开展。目前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主要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观察,确诊率较低。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检查方法,辅助诊断结核性胸膜炎。
  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核感染 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us infection of T cells spot test,T-SPOT.TB)广泛用于结核病的辅助诊断。T-SPOT.TB由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发展而来的,其技术原理为γ干扰素释放实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了 T-SPOT.TB实验诊断结核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这些报道主要是侧重肺结核方面,对肺外结核尤其是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进行了本次实验,研究 T-SPOT.TB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
  目的:
  评价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影响T-SPOT.TB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渗出性胸腔积液住院患者180例,根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结核性胸膜炎组和非结核性胸膜炎组。收集相关病史,患者入院后均行T-SPOT.TB、胸腔积液ADA、TB-AB检测,计算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采用?2检验,将T-SPOT.TB检测结果与其它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导致T-SPOT.TB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危险因素。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分组间T-SPOT.TB斑点数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T-SPOT.TB、ADA和TB-AB三种实验方法检测结核性胸膜炎组的阳性率(82.24%、65.42%、61.68%)高于非结核性胸膜炎组(27.40%、43.84%、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T-SPOT.TB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82.24%)高于ADA(65.42%)和TB-AB(6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T-SPOT.TB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度(72.60%)高于胸腔积液ADA(56.16%)和TB-AB(5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T-SPOT.TB的假阴性单因素分析发现免疫抑制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中青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导致T-SPOT.TB假阴性的可能性较高(OR=4.537,P=0.016);与BMI18.5-25kg/m2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相比, BMI≥25kg/m2的患者导致 T-SPOT.TB假阴性的可能性较大(OR=5.713,P=0.007)。
  3.T-SPOT.TB的假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结核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既往无结核史的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相比,既往有结核史的患者导致 T-SPOT.TB假阳性的可能性较大(OR=5.296,P=0.013)。
  4.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ESAT-6抗原刺激产生的SFCs明显低于中青年患者(U=551,P<0.001)。老年患者经CFP-10抗原刺激产生的SFCs明显低于中青年患者(U=510,P<0.001)。BMI<18.5kg/m2、BMI18.5-25kg/m2和BMI≥25kg/m2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ESAT-6抗原刺激产生的分别SFCs为50(29,79)/2.5×105PBMCs、57(43,65)/2.5×105PBMCs、19(4,34)/2.5×105PBMCs,三组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15,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BMI≥25kg/m2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 ESAT-6抗原刺激产生的 SFCs明显低于BMI18.5-25kg/m2的患者(P<0.001)。三组患者同时经CFP-10抗原刺激产生的SFCs分别为52(41,70)/2.5×105PBMCs、48(25,73)/2.5×105PBMCs、17(4,32)/2.5×105PBMCs,三组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6.23,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BMI≥25kg/m2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CFP-10抗原刺激产生的SFCs明显低于BMI18.5-25kg/m2组的患者(P<0.001)。既往有结核史的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ESAT-6抗原刺激产生的SFCs明显高于既往无结核史的患者(U=220,P=0.027)。既往有结核史的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CFP-10抗原刺激产生的SFCs明显高于既往无结核史的患者(U=198.5,P=0.011)。
  结论:
  1.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较好,明显高于 ADA和TB-AB,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T-SPOT.TB不受免疫状态因素的影响,对免疫抑制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仍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3.老年和BMI≥25kg/m2患者是T-SPOT.TB假阴性的危险因素。怀疑结核性胸膜炎的老年和BMI≥25kg/m2的患者,T-SPOT.TB为阴性时,要考虑有没有假阴性的可能。
  4.既往有结核史可能是 T-SPOT.TB假阳性的危险因素。既往有结核史的患者当T-SPOT.TB结果出现阳性时,不能盲目诊断为结核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