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MP-8及MMP-9对角膜混浊度的影响
【6h】

MMP-8及MMP-9对角膜混浊度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2 方法

2.1 试剂配制

2.2 酶活性鉴定

2.3 体外实验

2.4 体内实验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rmMMP-8及rmMMP-9活性鉴定

3.2 体外实验结果

3.3体内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真菌性角膜炎的基质破坏及瘢痕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前言

1 FK的发生机制

2 FK病理过程中主要的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

3 FK中角膜基质损伤

4 瘢痕修复机制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MMP-8、MMP-9对角膜混浊度的影响;比较MMP-8及MMP-9对角膜基质胶原的破坏作用。
  方法:
  选取角膜正常的C57BL/6J小鼠8只,共16只角膜,经腹腔麻醉后脱颈椎法处死,2 mm角膜环钻取中央角膜,用于体外实验。将角膜随机分4组,MMP-8组、MMP-9组为实验组,Assay Buffer组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到含100μL的20 ng/μL MMP-8、20 ng/μL MMP-9、Assay Buffer、生理盐水的96孔板中,36.5℃孵育24 h后取出,测定各个角膜的羟脯氨酸浓度;选取角膜正常的C57BL/6J小鼠30只,共60只角膜,用于体内实验。将小鼠分3组,MMP-8组、MMP-9组为实验组,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分别给予角膜基质内注射约10μL的20 ng/μL MMP-8、20 ng/μL MMP-9及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前(0 h)及注射后4、8、12、20、24 h进行混浊度评分、二次谐波扫描角膜基质信号强度,并于8 h、24 h分别经腹腔麻醉后脱颈椎法处死,取角膜进行羟脯氨酸浓度测定。
  结果:
  体外实验中,实验组角膜羟脯氨酸浓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F=451.492, P=0.000)及空白对照组(F=252.40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8组角膜羟脯氨酸浓度明显低于MMP-9组(F=55.18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中,0 h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混浊度无明显差异(χ2=0.000, P=1.000)。4、8、12、20、24 h实验组角膜较对照组角膜明显混浊,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MMP-8组较MMP-9组角膜混浊度无明显差异(P>0.05)。0 h二次谐波扫描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基质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4、8、12、20、24 h,实验组角膜基质信号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MMP-8组与MMP-9组相比较,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8 h对小鼠角膜取材进行羟脯氨酸浓度测定,实验组角膜羟脯氨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77,P<0.001),MMP-8组与MMP-9组相比较,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4 h对小鼠角膜取材进行羟脯氨酸浓度测定,实验组角膜羟脯氨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400,P<0.001),MMP-8组与MMP-9组相比较,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MMP-8组SHG角膜基质信号强度与角膜混浊度临床评分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s=-0.511,P<0.001),MMP-9组SHG角膜基质信号强度与角膜混浊度临床评分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s=-0.613,P<0.001)。
  结论:
  MMP-8及MMP-9可降解角膜基质中的胶原纤维,导致角膜基质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角膜混浊度升高;体外实验中,同一质量浓度的MMP-9较MMP-8有更强的降解角膜基质胶原的能力;在体实验中,角膜基质注射条件下,同一质量浓度MMP-9与MMP-8降解胶原的能力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