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顺应论视角下语用模糊研究——以2016年中国外交部关于南海争端问题答记者问为例
【6h】

顺应论视角下语用模糊研究——以2016年中国外交部关于南海争端问题答记者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1.3 Research Questions

1.4 Research Methodology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f Pragmatic Vagueness

2.2 Previous Studies of Pragmatic Vagueness in Diplomatic Language

2.3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Disputes of South China Sea

2.4 Contribu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Studies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n Overview of Adaptation Theory

3.2 The Key Notions of Adaptation Theory

3.3 Applica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 to Pragmatic Vagueness

3.4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the Present Study

Chapter Four Adaptive Analysis of Pragmatic Vagueness in the Language Used in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Disputes of South China Sea

4.1 Linguistic Features of Pragmatic Vagueness in the Language Used in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Disputes of South China Sea

4.2 Contextual Adaptation Analysis of Pragmatic Vagueness in the Language Used in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Disputes of South China Sea

4.3 Functions of Pragmatic Vagueness in the Language Used in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Disputes of South China Sea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y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是宣传中国对外政策的窗口,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沟通的桥梁。新闻发言人作为中国政府对外与世界交流的代表,必须要应对来自各国记者所提出的任何问题。发言人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也不能给自己的国家带来麻烦。而语用模糊有意地使用模糊语言来传达一种言外之力,帮助发言人实现交际目的。本文选取2016年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关于南海争端问题答记者问的原文为语料,基于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对其中出现的语用模糊进行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关于南海争端问题答记者问中语用模糊的语言特征;
  2)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关于南海争端问题答记者问中语用模糊如何顺应心理世界,社会世界和物理世界;
  3)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关于南海争端问题答记者问中语用模糊所实现的功能。
  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首先,以何自然教授所提出的语用模糊分类标准为基础,运用UAM Corpus Tool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进行标注。词汇层面包括:指示语模糊,模糊限制语,数量模糊和命名评价型模糊。句子层面包括:转移问题焦点模糊,推至第三方模糊和模糊疑问句。其次,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顺应性的语境相关成分中的三个世界,即心理世界,社会世界和物理世界,来分析关于南海争端答记者问中的语用模糊现象。最后,结合实例阐释语料中语用模糊所实现的功能。
  研究结果发现:首先,指示语模糊和数量模糊的使用为发言人的回答提供了一个概数或变动范围,避免特指,使表达效果更抽象、模糊,模糊限制语和命名评价型模糊的使用弱化了发言人表明立场和态度性问题上的程度,给予记者以概括性的回答,回避问题焦点。转移问题焦点模糊和推至第三方模糊的使用缓和了语气,虽然回答了问题,实质上包含的信息量甚少。模糊疑问句却不同,尽管在回答问题上采取了回避的策略,但反映的信息量还是相当充足。其次,从心理世界,社会世界和物理世界三个方面分析答记者问中语用模糊得出:发言人从三个方面来顺应心理世界:一是自我保护的顺应,二是保存对方面子的顺应,三是保持良好形象的顺应。发言人从两个方面来顺应社交世界,一方面是对国际环境的顺应,一方面是对例行记者会惯例的顺应。发言人考虑潜在的听众来顺应物理世界。最后,结合实例分析语用模糊的功能得出,语用模糊的使用帮助发言人巧妙应对各种尖锐问题,实现交际目的,在答记者问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一方面,语用模糊的使用可以帮助发言人避开责任,保护自己,顾全了大局。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利用模糊语的幽默性来缓和紧张气氛,维护国家尊严,营造友好的国际环境。语用模糊的使用不但表达自己的立场,也给予对方尊重。
  本研究不仅帮助世人了解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坚定决心,而且为各级政府对外发言或日常问答提供一定的指导,启发口译者更好地理解模糊语的使用,顺利完成记者会及其他场合的口译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