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糜泻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分析
【6h】

乳糜泻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OLE_LINK100

OLE_LINK109

OLE_LINK3

OLE_LINK1

OLE_LINK27

OLE_LINK5

OLE_LINK12

OLE_LINK14

OLE_LINK9

OLE_LINK11

OLE_LINK6

OLE_LINK26

OLE_LINK13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乳糜泻(celiac disease,CD)又称麦胶性肠病、非热带口炎性腹泻、口炎性腹泻等,是由于摄入谷蛋白而引起的免疫介导性慢性小肠疾病,儿童和成人均有遗传易感性[1]。CD不仅可累及胃肠道,而且常合并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其他疾病,例如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等。近年来国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AILD中CD发病率的研究,绝大多数文献报道AILD可能是CD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是国内外关于合并AILD的CD病例特征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10例CD合并AILD患者的一般特征、生化及炎症指标、抗体滴度、相关基因型、肠粘膜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合并症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 目的: 主要通过分析CD合并AILD患者的一般特征、生化及免疫学指标、肠粘膜和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及治疗效果等,提高对CD合并AILD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腹泻患者(n=756)临床资料,其中确诊为CD的患者44例,包括CD合并 AILD的患者10例和CD患者34例。将合并肝损伤者的肝脏活检组织进行常规及免疫组化染色,将研究对象的多点活检肠粘膜组织进行常规染色,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生化和炎症结果、抗体滴度、基因型、食物不耐受14项、骨密度及活检组织病理结果等。所有患者均进行GFD联合各个类型AILD的标准方案进行治疗,以临床转归为终点事件,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和预后。 结果: 1. 本研究发现CD在慢性腹泻中发病率为5.82%,在所有CD中,合并AIH发病率4.55%,合并PBC发病率9.10%,合并AIH-PBC重叠综合征发病率9.10%。 2. CD合并AILD组和CD组在腹胀、乏力、纳差、腹痛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糜泻特异性抗体滴度及HLA-DQ2和HLA-DQ8基因型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免疫球蛋白 G、球蛋白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CD 绝大多数合并其他疾病(主要是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骨病及食物不耐受)。 4. CD合并AILD组中3例经治疗6个月-1年后复查肝组织活检,发现肝纤维化程度减轻。CD合并AILD组和CD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CD 在慢性腹泻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发病率,对慢性腹泻患者,有必要考虑CD。 2. CD症状多样,当CD患者IgG、球蛋白升高或黄疸时需要考虑是否合并AILD。 3. 当CD合并AILD时,GFD可能有利于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这仍需进一步研究。CD发生慢性肝损伤时有必要筛查AILD,早期治疗以改善疾病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