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战后美日科幻影视作品意识形态研究
【6h】

战后美日科幻影视作品意识形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一 选择美日两国科幻影视作品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研究对象的阐释

二 为什么是战后——有关作品研究时间节点选择的解释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难点

二 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作为科幻电影批评方法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概念界定

一 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思想

三 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

第二节 战后美日科幻影视作品意识形态社会现实溯源

一 战后美国——自信与自危

二 战后日本——旧日枷锁与新思维

第三节 战后美日科幻影视作品意识形态发展概况

第二章 战后美日科幻影视作品意识形态对比

第一节 二战题材电影的科幻表达对比——以《高堡奇人》与《次元舰队》为例

一 新历史主义意识形态批判

二 反战败主义之上的二元政治解读

第二节 对自身意识形态批评的科幻表达——以《守望者》与《日本沉没》为例

一 反英雄意识形态批评

二 地缘危局与民族自省意识

第三章 战后美日科幻影视作品意识形态分析

第一节 战后美国科幻影视作品意识形态分析

一 重塑消失的敌人——以《星河战队》为首的二元对立科幻电影

二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科幻电影《钢铁苍穹》

三 汤姆·克兰西——对冷战世界的架空

第二节 战后日本科幻影视作品意识形态分析

一 拯救世界的“战败者”——《宇宙战舰大和号》

二 回归日本国运情结的本源——《战国自卫队1549》

三 日本动画片《机动战士高达》中的世界观与其他

第四章 战后美日科幻影视作品中意识形态的融合与演进

第一节 赛博朋克观念发展的相互作用

一 赛博朋克的起源

二 东方思想的注入

三 好莱坞的回应

第二节 脱亚入欧与《回忆三部曲》

第三节 国际视野下的科幻灾难电影

一《金刚》与《哥斯拉》

二 《环太平洋》中的国际合作及阐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科幻影视作品作为当代影视工业发展的重要产物,其在主题探讨上不可避免要涉及社会及政治方面的意识形态问题。美国与日本均为世界文化强国,在战后各自的影视作品发展中,两国均产出了众多质量上乘的科幻影视作品。但由于科幻影视作品的奇观性强,且画面引人入胜,隐含在其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往往被受众所忽略。本文研究战后美日两国科幻电影的意识形态内容从文化批评、作品分析以及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角度入手,去关注两国科幻电影视觉效果以及叙事之下隐藏的政治理念和话语隐喻。同时借鉴军事史、科技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兼从影像叙事发生与影响研究方面的思考,以期阐释战后美日科幻影视作品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具体征象与历史沿革。 全文共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即引出研究命题,概述了战后美日科幻电影及其意识形态的研究情况,结合前人所得出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出本文自身的研究脉络与文章所在的理论经纬,并论述写作论文的难点与创新点。 正文部分主要由“作为科幻电影批评方法的‘意识形态’”、“战后美日科幻影视作品意识形态对比”、“战后美日科幻影视作品意识形态分析”以及“战后美日科幻影视作品中意识形态的融合与演进”四部分构成。该部分以逻辑递进的关系脉络由两国战后科幻影视作品创作的现实基础谈起,进而对两国科幻作品的具体作品进行意识形态层面的细部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的结论将和两国战后电影意识形态发展相融合,以期得出相关的理论发现。 而结语通过总结两国战后科幻影视作品的观念基础、具体作品及发展历史三方面的内容,得出了美日两国在战后科幻作品的意识形态建构中存在着相互影响和逐渐由独立走向合作的结论。并以此展望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与呼吁中国科幻电影尽早重视科幻作品中对意识形态高地的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