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家庭功能弱化为基本视角
【6h】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家庭功能弱化为基本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和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3.1 国外学者的研究借鉴

1.3.2 国内学者的研究概况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4 主要研究方法

1.4.1 资料收集方法

1.4.2 资料分析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留守儿童

2.1.2 社会化

2.1.3 家庭功能

2.1.4 家庭自我认同意识(FI)

2.2 相关理论

2.2.1 库利的“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理论和初级群体理论

2.2.2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2.3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第三章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调查地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现状

3.1.1 调查地基本情况

3.1.2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3.1.3 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3.2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现状原因分析

3.2.1 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3.2.2 家庭情感交流功能弱化

3.2.3 家庭抚养功能弱化

第四章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1 修复家庭结构

4.1.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

4.1.2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留守儿童进城就学

4.2 修复和弥补家庭的教育功能

4.2.1 修复家庭教育功能,发挥家庭教育的天然优势

4.2.2 弥补家庭教育功能,实现家庭教育“缺位”的“补位”

4.3 修复和弥补家庭的情感交流功能

4.3.1 促进亲情交流,减少心理障碍

4.3.2 发挥教师“重要他人”作用,弥补亲情缺失

4.4 修复和弥补家庭的抚养功能

4.4.1 创新留守儿童监管模式,提升留守儿童监管水平

4.4.2 净化农村文化环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4.4.3 发挥大众传媒正能量,助力留守儿童社会化

第五章 结论与拓展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社会化是个体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家庭是“人性的养育所”,是儿童社会化的“摇篮”和走向社会的“桥梁”,家庭在儿童初级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家庭成员的外出,家庭传统的“双系抚养”结构不复存在,儿童的监护任务从“双亲”转移给了“单亲”、“祖辈”或其他亲戚。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家庭教育功能、情感交流功能和抚养功能的弱化,进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和行为方面产生了诸多问题,直接阻碍了留守儿童的成功社会化。留守儿童能否顺利社会化,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还会影响到整体人力资源素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必须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化给予高度的关注。论文共五章,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进行较为客观的评述,阐明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二部分(第二章)为理论基础部分。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研究中的核心概念“留守儿童”、“社会化”、“家庭功能”做了科学界定,阐明了研究中采用的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第三章)为系统分析部分,属于分析问题的环节。结合问卷调查,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和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分析认为,留守儿童家庭由于父母的外出,造成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引起了家庭教育功能、情感交流功能和抚养功能的弱化。家庭功能的弱化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正常社会化。
  第四部分(第四章)为建议部分,属于解决问题章节。围绕修复和弥补家庭功能这一主线,提出对策建议。一是要实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和留守儿童进城,修复家庭结构;二是要修复和弥补家庭的教育功能;三是要修复和弥补家庭的情感交流功能;四是要修复和弥补家庭的抚养功能。
  第五部分(第五章)为结论部分。对整体研究进行总结,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