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育伦理视野下的中小学课堂管理研究
【6h】

教育伦理视野下的中小学课堂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问卷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教育伦理

2.1.1 伦理

2.1.2 教育伦理

2.2 课堂管理

2.2.1 课堂

2.2.2 管理

2.2.3 课堂管理

2.3 教育伦理视野下课堂管理的特征

2.3.1 公平性

2.3.2 人本性

2.3.3 动态性

2.3.4 开放性

2.3.5 共生性

第三章 教育伦理视野下的中小学课堂管理调查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情况

3.1.1 调查问卷的实施和调查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根据

3.2 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3.2.1 调查问卷的回收统计结果

3.2.2 问卷调查的样本的基本情况

3.2.3 教师的教育理念与信仰在课堂的管理中的现状调查

3.2.4 教师的责任观念在课堂的管理中现状调查

3.2.5 师生互动的关系在课堂的管理中现状调查

3.2.6 教师的行为方式在课堂的管理中现状调查

3.3 教师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教学主体的伦理意识异化

3.3.2 师生关系异化

3.3.3 教学处理方式异化

3.3.4 学生主体异化

3.5 原因分析

3.5.1 人被抽象化

3.5.2 人被共性化

3.5.3 人被物化

第四章 教育伦理视野下的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实践策略

4.1 促进教师的道德化教学理念

4.2 建构和谐与平等的伦理课堂氛围

4.3 建立良好的伦理型师生关系

4.4 建立伦理化的“共同体"视角

4.5 注重伦理化教学过程的沟通交流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最基础部分,是培养人的基本素质的最重要的阶段。基础教育中的微观领域即课堂在教育改革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其中,课堂管理是一个最复杂的领域,包括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更多的物种。因此,教育无论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无论想要实践哪种教育理念,最终必然要转化并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其中,课堂中的“人”按照伦理的关系存在。聚焦今天的课堂生活,将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的令人遗憾的缺陷。一是审视课堂伦理生活的视角的缺陷。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二元对立的思想进行审视课堂,将教与学和教师与学生分割开来,在教学中,放大了教师与学生社会角色的差异。其实,在课堂生活中,应该是“师生共同体”的存在方式,在共同体中,师生、生生甚至师师间密切相关,相互分享着教学资源,呈现出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教学生活形态。二是课堂伦理教学生活的缺陷。当前课堂教学伦理缺失现象令人担忧,课堂上师生和生生教学生活过程貌合神离,失去了原本融合、互动、共生的课堂形态。
  因此,本文认为单一的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不是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唯一目标。伦理化的中小学的课堂管理应该是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继而开展管理与教学活动。故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法,分别对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4所中小学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并总结出中小学课堂管理中的伦理精神。本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首先,基于教育,核心的伦理观念、课堂管理等等,分析教育的基本内容、道德和课堂管理。其次,,总结和推广教育伦理的课堂管理的特点。
  第二部分:从教育的伦理的层面剖析了我国的当前的中小学课堂的管理现状。我国当前的中小学课堂的管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教学主体的伦理化意识异化的漠然型课堂管理、师生关系异化的专制型课堂管理、教学处理方式异化的错位型课堂管理和学生主体异化的圈养型课堂管理。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人被抽象化、共性化和物化。
  第三部分:教育伦理视野下的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实践策略。本部分对教育学,伦理学,教育和课堂管理等学科知识的伦理为基础,提出了课堂管理策略的伦理:培养伦理化的课堂管理的教师师德,创建平等和尊重的伦理型课堂环境,建立良好的伦理型师生关系,构建伦理型的多远管理共同体,注意轮滑教学过程的互动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