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平顶山市绿地系统结构调整与优化途径研究
【6h】

平顶山市绿地系统结构调整与优化途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致谢

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研究概况

1.1研究背景

1.1.1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绿地系统发展前景

1.1.2景观生态学的作用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1.4研究内容

1.5有关概念

1.5.1园林绿地

1.5.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1.5.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5.4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1.6.城市绿地系统分类

1.6.1城市绿地系统分类

2.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2.1景观生态学研究概况

2.1.1景观的概念

2.1.2.景观生态学的涵义

2.1.3.景观生态学研究的要点

2.1.4.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历程

2.1.5.景观生态学研究发展前景

2.2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实践研究

2.2.1景观结构功能原理的实践

2.2.2景观异质性理论的实践

2.2.3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实践

3.平顶山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3.1平顶山自然条件与人文背景

3.1.1城市市域概况

3.1.2.自然条件

3.1.3.城市生态环境状况

3.2平顶山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

3.2.1城市绿地建设概况

3.2.2各类绿地分布状况

3.2.3绿地植物构成

4.平顶山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分析及评价

4.1.平顶山绿地景观构成分析及评价

4.2.平顶山市绿地系统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4.2.1景观格局分析指数

4.2.2.结果分析

4.2.3.对策与途径

5.平顶山市绿地系统的结构调整及优化途径

5.1城市绿地系统结构调整及优化原则

5.1.1生态性原则

5.1.2整体优化原则

5.1.3景观连续性原则

5.1.4以人为本原则

5.1.5景观特色原则

5.1.6近远期结合原则

5.2平顶山市绿地系统结构调整实践基础

5.2.1绿地面积及城市绿地景观构成指标

5.2.2廊道密度指数

5.2.3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

5.2.4公园绿地景观分布

5.2.5斑块分维数指标

5.2.6植物选配依据

5.3平项山市绿地系统结构调整与优化途径

5.3.1绿地景观系统生态空间结构分析

5.3.2绿地景观系统生态优化

5.3.3绿地系统结构优化发展对策

5.4结论与讨论

5.4.1结论

5.4.2讨论

5.4.3研究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附录 平顶山市城区主要绿化植物规划

展开▼

摘要

论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风景园林、城市规划、植物生态学、人居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平顶山市绿地系统现状,从类型结构、空间布局、植物种类出发,分析了平顶山市绿地系统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平顶山市绿地系统生态建设应遵循的原则,通过与国内外城市绿地的指标进行对比,从维护城市生态、改善城市居民游憩条件的角度,建立了平顶山市绿地系统建设中的空间结构、服务半径、绿地规模、布局形式的评价指标。运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连接度指数等,对平项山市绿化景观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和评价,提供了合理布局平顶山绿地系统的依据。结合平顶山市景观条件和植物特性,提出平顶山市园林绿地系统植物选择与配置的依据。根据平顶山市的绿地系统现状和城市发展目标,运用系统工程,建立了平顶山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的“绿网+绿廊+绿楔+绿块”的绿化模式。在平顶山绿地系统建设中,将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丰富的特征及矿业开采形成的塌陷废弃地和煤矸石堆积山体,大力发展滨水绿带、山体绿化及生态恢复绿地的结构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