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氮素形态对茶树生理特性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6h】

氮素形态对茶树生理特性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语

声明

致谢

1 文献综述

1.1 茶叶的保健及药理研究概况

1.2 氮素对植物生理代谢和品质的影

1.2.1 氮素形态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1.2.2 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氮素形态对植物品质的影响

1.3 茶树的氮素营养

1.4 茶叶品质研究概况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3.4 测定内容和方法

3.5 数据处理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氮素形态对氮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

4.1.1 氮素形态对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4.1.2 氮素形态对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4.2氮素形态对光合机构及性能的影响

4.2.1 氮素形态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 氮素形态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 浓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4.2.3 氮素形态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4.3 氮素形态对茶叶片内源激素及多胺含量的影响

4.3.1 氮素形态对茶叶片ABA含量的影响

4.3.2 氮素形态对茶叶片IAA含量的影响

4.3.3 氮素形态对茶叶片ZR 含量的影响

4.3.4 氮素形态对茶叶片GA3含量的影响

4.3.5 氮素形态对茶叶片IAA/ABA、GA3/ABA的影响

4.3.6氮素形态对茶叶片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4.4 氮素形态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4.4.1 氮素形态对茶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4.2 氮素形态对茶叶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4.4.3 氮素形态对茶叶咖啡碱含量的影响

4.4.4 氮素形态对茶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4.5 氮素形态对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4.4.6 氮素形态对茶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5 讨论与结论

5.1 氮素形态对氮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

5.2 氮素形态对光合机构及性能的影响

5.3 氮素形态对茶树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5.4 氮素形态对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5.5 氮素形态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试验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选用三年生无性系品种乌牛早(Camellia sinensis(L.)cv.Wuniuzao)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铵态氮(NH4+-N)、硝态氮(MO3——N)对茶树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四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含量、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多胺(PAs)含量、茶树光合特性和茶叶内在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1.对氮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 NO3——N处理GS、GOGAT活性较低,而NH4+-N能显著提高茶树叶片GS、GOGAT的活性,从而提高氮素的同化效率,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为形成良好的茶叶品质奠定基础。 2.对光合系统的影响 NH4+-N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都要高于其它处理,尤其是总叶绿素含量分别较CK、NO3——N、NH4+-N+NO3——N高7.69%、5.95%、6.98%。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方向与净光合速率相一致,表明不同形态氮素营养通过气孔导度影响茶树光合作用,而且本实验中NH4+-N处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明显高于其它处理,说明供应NH4+-N更有利于茶树的光合作用。NH4+-N处理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qP值的提高,有助于PSⅡ量子产量的提高,最终有助于为光合碳同化提供更充足的还原力;促进碳、氮代谢的协调,最终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 3.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生物体内源激素之间的平衡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本试验中氮素形态对茶树叶片的激素平衡(GA3/ABA、IAA/ABA)有明显的影响。NH4+-N处理GA3/ABA、IAA/ABA最大,而此时叶片GS、GOGAT活性都最高。综合这些现象推测,氮素形态对茶树体内酶活性的影响,是通过先诱导内源激素水平及激素平衡的变化,然后调控代谢酶基因的表达,实现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从而调控其生长发育。 4.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氮素形态在不同季节对不同品质成分的影响不尽相同。从对春茶品质的影响来看,NH4+-N、NH4+-N+NO3——N处理要优于NO3——N处理。对于夏茶来说,三种处理的品质成分含量都高于对照,但其增幅不及春茶明显,从对秋茶品质的影响来说NH4+-N+NO3——N处理优于NH4+-N处理,NO3——N处理最著。氮素形态对不同季节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可能与茶树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光、热、水等外界环境条件有关。就春、夏、秋三季来看,春茶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含量最低,秋茶则恰恰相反,从而使秋茶茶汤的滋味浓厚而不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