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新文学创作走向学术研究——“五四”文学现象研究之一
【6h】

从新文学创作走向学术研究——“五四”文学现象研究之一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从新文学创作者向学者的转变

第一节新文学作家的文学实绩

一、朱自清:写诗起家的“散文圣手”

二、闻一多:“带着镣铐的舞蹈”

三、刘半农:清新的白话诗

第二节作家从创作向学术的转变

一、朱自清的创作转向

二、闻一多的创作转向

三、刘半农的创作转向

第二章转向后的学术建树及对新文学的贡献

第一节转向后的学术建树

一、朱自清:现代文学史的开创者

二、朱自清治学方法的革新

三、闻一多:古代文学研究的集大成者

四、闻一多治学方法的革新

五、刘半农:语音学的先驱

第二节转向后对新文学的贡献

一、朱自清转向后对新文学的贡献:推动中国语文的现代化

二、闻一多转向后对新文学的贡献:格律诗的“诗宗”

第三章:从创作到学术的转向的原因

第一节社会责任感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经济原因对五四作家转向的影响

一、朱自清的家庭负累

二、闻一多的家庭负累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五四”时期,出现这样一个很明显的文学现象:很多人匆匆走上了文坛,但不到10年时间,很多人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上,转向了其他方面,其中一大部分人转向了学术研究。闻一多在1920年开始新诗诗歌创作,但在1928年1月出版诗集《死水》后,转向了学术研究,几乎不再从事创作,除了在1931年发表了长诗《奇迹》外,全部精力放在学术上。朱自清在五四前夕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后主要写散文,诗歌创作几乎停止,在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后,散文创作很少进行,转向了学术,除了在1934年出版了与以往风格迥异的散文集《欧游杂记》外,不再有创作。刘半农在1917年发表白话新诗,1925年留学归国后致力于语言学的研究,潜心学术,很少创作。 以往的研究论文对新文学参与者的文学实绩作了充分的发掘,近年来对新文学学者的学术建树也给予了很大关注,但很多新文学参与者后来转向了学术研究,所以他们就既是新文学的参与者又是新文学学者,他们如何完成了这种转向?这种转向对中国学术及新文学有何贡献?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欲通过对朱自清、闻一多、刘半农三位新文学的参与者从创作到学术的转向的梳理,发掘这一转向过程中对学术现代化的推进作用。 本文对三位作家的文学实绩的梳理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对其学术贡献则是对有关史料进行系统梳理,对其转向原因采用创作学、社会学的方法,试图挖掘转向后对新文学学术的现代化和新文学的积极贡献。 引论部分:通过对三位新文学的参与者从创作到学术的转向的描述提出如下问题:这种转向对中国学术的现代化有何影响?造成这种转向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章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朱自清、闻一多、刘半农的文学实绩进行评价,并重点讲述转向的过程。 第二章:是论文重点部分,第一节论述转向后的学术建树。第二节论述转向后对新文学的贡献。 第三章:对转向原因进行分析。第一个原因是社会责任感对作家创作的影响,第二个原因是经济条件窘迫,无法以写作为生。 结语:通过对三位作家的从创作向学术的综合分析,强调了五四作家对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推进和对现实环境和创作动因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