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汉语光杆名词语义的认知语法研究:情境植入视角
【6h】

现代汉语光杆名词语义的认知语法研究:情境植入视角

代理获取

摘要

名词的基本功能是指称,名词的词义就是对所指对象的描述和反映。名词的指称是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共同关心的众多传统问题之一。现有针对汉语光杆名词语义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但是很有研究价值。作为一种无形态标记的语法形式,汉语光杆名词在话语中是如何实现不同指称意义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当前,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的解释语言现象的路向,在国内外蓬勃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语言的新视角。Langacker的认知语法重视情境植入理论,强调言语事件、说话人和听话人、直接环境等情境因素对语言意义的构成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一个语言表达式的使用是通过理解一个情境来完成的。本研究尝试基于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汉语光杆名词的语义,希望能发现影响光杆名词语义建构的认知机制。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理论的观照下描写和解释汉语光杆名词的语义,具体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汉语光杆名词的主要语义功能;
   第二,汉语光杆名词的语义建构机制;
   第三,汉语光杆名词情境植入的特征。
   首先,我们从光杆名词的句法分布入手,详细描写各句法位置光杆名词的语义特征,归纳出光杆名词的主要语义功能。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据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理论,探讨光杆名词的语义建构机制。最后,总结出汉语光杆名词情境植入的特征。
   本研究共分七章。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研究回顾。
   第三章,光杆名词的界定和本文的指称体系。
   第四章,认知分析框架。
   第五章,光杆名词的语义特征。
   第六章,影响光杆名词语义建构的认知因素。
   第七章,结论和展望。
   第一章是研究绪论,主要交代本研究的动机、目的、研究方法、理论指导、语料来源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是研究回顾,综览和述评前期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问题。
   结构主义视角下的研究主要是从光杆名词在句中所出现的句法位置入手,有两个观点:“主语位置倾向有定、宾语位置倾向无定”的倾向性观点和石毓智提出的“句法赋义规律”;谓语动词之前表有定,谓语动词之后表无定。生成语言学视角下的研究有两个着眼点:一是着重分析谓词性质,区分恒常和瞬时性谓词对光杆名词语义的影响。二是认为光杆名词的不同指称义是句法语义操作的结果。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研究除重视句法位置对光杆名词语义的影响外,还从信息编码过程的角度来区分光杆名词的语义。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研究较为分散,主要代表观点是沈家煊对光杆名词“有界”与“无界”的划分:“有界”名词典型的语法结构包括做主语的光杆名词。“无界”名词典型的语法结构包括通指性的名词和其他光杆名词。
   诚然,各个学派对光杆名词的研究深化了我们对光杆名词语义的认识,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借鉴。然而,我们发现,对于光杆名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悬而未决或较少论及的问题。第一,汉语光杆名词在话语中都可以实现何种指称功能?哪种是最基本的指称功能?第二,假设光杆名词在句子中实现各类指称义受隐性情境植入方式的影响,那么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怎样参与汉语光杆名词的语义建构,影响光杆名词的语义指称的?第三,影响汉语光杆名词语义的隐性情境植入方式表现出哪些特征呢?这三个问题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在对汉语光杆名词重新界定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汉语名词的指称体系。从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理论的角度来看,本文认为所有的名词性成分都是有指成分。有指成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根据说话人在话语中是否使用了特定的情境植入方式为所指对象植入情境,令听话人得以识别所指,有指可以进一步分为概指和非概指。非概指指称又可以分为非个体指称和个体指称。非个体指称对应类指,个体指称又包括定指(identifiable)和不定指(non-identifiable)。
   第四章在认知语法情境植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汉语光杆名词情境植入的假设:相较英语中外显的情境植入成分来说,汉语中的情境植入成分多是隐含的。我们假设汉语有一套特有的手段来实现对光杆名词的情境植入,使言语行为的参与者(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够建立起与话语中所表示的事物的心理联系,即顺利辨识出例示域中被凸显的例示。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汉语光杆名词语义概念化的认知分析框架。情境植入是确定光杆名词相对于情境的位置的过程,通过情境植入,言语行为中的说话人将听话人的注意力指引向他头脑中的事体例示,听话入基于说话人使用的情境植入成分识别出该例示,最终实现说话人和听话人与光杆名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共同心理联系。
   第五章在自建的70万字的小型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光杆名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详细描写了在句子各个位置上的光杆名词的指称义。研究发现:第一,人们会在实际的话语中大量使用光杆名词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在实际的话语使用中,光杆名词的语义特征集中体现在表示定指意义上。第二,光杆名词的句法位置非常灵活,主要在句子中充当宾语,其次是句子主语和定语,同时还可以担任短语层面的主宾语、定语,还可以做称谓语、出现在比较结构中等。第三,光杆名词表示不定指的情况非常少,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光杆名词表不定指的功能相对较弱。第四,光杆名词所处的句法位置与其指称并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第六章探讨光杆名词的语义建构机制。情境植入的结果总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实现相同的心智指称,但实现这一结果的方式却是不同的,原因在于说话人使用了不同的情境植入成分。定指性光杆名词情境植入的方式包括“型例合一的内在情境植入”、“领属连带型情境植入”、“时空锚定型情境植入”、“言语互动型情境植入”、“照应型情境植入”、和“量化型情境植入”六种。说话人通过使用不同的情境植入成分开辟了一条听话人与例示域中某一特定个体相联系的心理通道。不定指光杆名词主要通过情境植入成分“过”、“有”获得“个体义”,说话人通过使用情境植入成分开辟了一条听话人与例示域中任一个体相联系的心理通道。光杆名词的类指义凸显“整体”概念,说话人立足于自己所处的空间,通过为整个句子植入“非现实”的情境令听话人将注意力指向句子中光杆名词所对应的例示的合集,即类别。
   第七章是结论,论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第一,本文讨论汉语光杆名词的语义,在对70万字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光杆名词语义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汉语光杆名词在实际话语中主要表示定指义。第二,汉语光杆名词在实际话语中_的指称义与其说是受句法位置的影响,倒不如说是与不同情境植入方式有关。第三,汉语光杆名词主要是通过隐性、间接的情境植入方式获得指称义的。第四,汉语的情境植入方式相互兼容并相互交织,一个光杆名词的语义建构往往受到多种情境植入方式的影响。第五,汉语名词的情境植入方式与英语名词情境植入方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但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其异同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与英语名词短语表达不定指意义时需要使用情境植入成分“a”一样,汉语光杆名词在表达不定指意义时多会强制性地加上标记,如“个”和“有”等情境植入成分,表明光杆名词表达不定指的功能受到了限制。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表达不定指并不是汉语光杆名词最本质的功能。其次,汉英表达有定的显性情境植入成分基本对应,英语中的有定情境植入成分“the”、“this”和“that”与汉语中的定指情境植入成“这+量”、“那+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主要差异在于英语的有定情境植入成分是必要的、强制性的,而汉语的这类显性定指情境植入成分是可选择的、非强制性的。在很多情况下,汉语更倾向于使用隐性的情境植入方式。再次,英语名词短语的情境植入成分如量词、冠词和指示代词之间是互相排斥的,这反映了这些情境植入成分的功能羡余并且语义不兼容。但汉语的情境植入方式却是相互交织的,一个光杆名词的语义建构往往受到多种情境植入方式的影响。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
   第一,本研究将情境植入理论应用于对现代汉语光杆名词的研究上,着重探讨情境因素如何参与汉语语法体系的构建,汉语的语言事实也对认知语法的情境植入理论提出了补正,即名词情境植入成分除了显性与隐性之分,还有强制性与非强制性之分。
   第二,对汉语光杆名词情境植入的研究,一定意义上丰富了汉语语法研究中有关光杆名词语义的研究,基于语言事实对刘丹青提出的“光杆名词短语类指普遍性假说”和石毓智提出的“汉语句法结构赋义规律”提出了补正。此外,对汉语光杆名词情境植入的研究还为名词短语语义研究、现代汉语体态和情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第三,汉语光杆名词情境植入这一统一的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光杆名词的意义建构问题。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
   第一,本文从情境植入角度对光杆名词指称义的解读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光杆名词选择与运用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对于完善简明的汉语语法体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研究展望:
   第一,我们期待进一步细化对光杆名词指称义的描写。例如,光杆名词类指指称在实际话语使用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我们认为说话人是通过为句子植入“非现实”的情境来使光杆名词凸显类指指称的。但是,类指指称的细化分类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第二,思辨性的研究只有基于大量现实语料而非自省语料的分析,观点才会具有扎实的现实基础。本研究更加注重对现实语料的观察和分析,归纳整理的丰富语料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我们可以在现有语料的基础上,对光杆名词各种情境植入方式所占比重进行统计分析,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汉语光杆名词情境植入的特征,对这些情境植入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准确的描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