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中原经济区建设
【6h】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中原经济区建设

代理获取

摘要

生态文明的提出,不仅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飞越,而且是人自我认识的升华。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列入党的正式文献,真正体现了我国对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远见卓识,深刻反映了人类在继承文明发展成果和教训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级文明形态的伟大理想,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伦理价值观念。文明的转换与国家的兴哀紧密相连,文明的演变关系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国家的持久性程度和发展水平取决于其自身与文明发展的契合力量。对于正在进行建设的这一巨大社会系统工程,深刻地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生态文明是我们正在积极进行建设的文明形态。工业文明时代对大自然超其负荷的开发造成了严重地生态危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走向和趋势。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人的行为与作用,它既然由人的作用而引起,最终也必然会指向人的生存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对人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的深刻反思与审视。之所以提倡“生态自觉”,是因为它从深层次剖析了人对生态的反省和对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认清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将人的自我意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中原是中国的粮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是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高地。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实现中原崛起,实现全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建立国家新的生态模式。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中原经济区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双赢的新道路,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加快发展经济是经济区发展的首要任务,但区域内主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短期内这一结构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生活污染负荷加重,污染排放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然发生矛盾。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必须在二者之间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点。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其成为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态与经济高度统一的示范区。
   本文从生态自觉角度研究生态文明的哲学内涵以及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以我国几个城市发展战略模式为样本总结发展经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指导,并结合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可行性对策建议。
   对生态文明的解析不仅包括理论层面,而且在实践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措施。从哲学角度解析生态文明,有助于深刻理解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深化对生态文明人文内涵的把握。对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经验,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制度建设构建生态文明,倡导变革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打造和谐新中原,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