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兼论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
【6h】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兼论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

代理获取

摘要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水平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完善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因此,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实现,除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外,更为重要的是实现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构建。构建合理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中需要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笔者针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这一问题展开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探究,突出认知结构的研究理论在实现学生主体性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探究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对于合理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模式实现的意义。
   全文分为四个章节进行阐述:
   绪论。主要说明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综述、创新之处、研究的重难点和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与本研究相关的认知结构原理,探究认知结构原理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历史教学原则与合理历史认知结构的构建。通过第一章的分析研究,并结合认知结构的相关原理,提出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五个原则,即巩固性原则、结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激发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适当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合理认知结构的构建。
   第三章:历史教学策略与合理历史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历史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了解学生的历史认知结构、激活学生的历史认知结构、学生历史认知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等四种教学策略,并结合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案例,来探究历史教学策略在学生构建历史认知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分析认知结构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达到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自觉性。通过学生自身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以及教师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运用,实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和效果的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