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刘醒龙小说世界的独特性
【6h】

论刘醒龙小说世界的独特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刘醒龙小说研究现状

第二节 刘醒龙小说研究意义

第一章 作家身份与文学创作

第一节 童年经验影响下的早期文学创作

一、丰富的童年记忆与《异香》

二、流浪孤独心态与《威风凛凛》

第二节 “农裔城籍”身份转变下的文学创作

一、城市视角下的乡村回眸

二、立足于平民立场的乡村叙事

三、乡村背景下的城市批判

第三节 历史叙事的转型

一、《大树还小》:对知青文学的颠覆以及农民进城的命运展示

二、《弥天》:双重视角下的文革叙事

三、《圣天门口》:对历史革命的质疑与反思

第二章 刘醒龙小说中的人物系列

第一节 对基层官员现世生活的关注

一、对基层官员暴吏行径的展示

二、对道德模范式基层干部的无奈书写

三、“官本位”思想支配下的行动展现

第二节 底层百姓人格和精神状态探析

一、底层百姓的人格生存状态

二、底层大众的精神存在状态

第三章 小说“重述”现象剖析

第一节 《往事温柔》:一样故事,两样书写

一、小说叙事策略上的互文性

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互文性

三、小说情节设计上的互文性

第二节 《分享艰难》之后:《痛失》与《政治课》之重复叙述

一、《分享艰难》的另一种阐释

二、《痛失》:重复与反讽

三、《政治课》:作为内在构思的重复

第三节 自我重复的价值批判

一、对“自我重复”的界定

二、自我重复的几种类型

三、自我重复的价值判断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刘醒龙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他最初以中篇小说引起人们注意,其作品大多关注社会底层人民最真实的生存状态,描写社会转型期的现实生活,针砭不良风气,揭示社会矛盾,表现出一种直面当下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精神。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开始转向长篇小说创作,这些作品不同于当时文坛上流行的个人身体写作、沉湎于历史碎片虚构等状况,而是回归乡土,彰显出与许多作家不同的艺术追求,表现出其独特的一面。
  一直以来,关于刘醒龙的小说,评论家对其单篇作品的印象式、感想式解读较多,而专业评论涉及的较少。一些硕士论文从叙事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刘醒龙小说的叙事策略、文化品格,却忽视了一些重要方面:首先对刘醒龙这一类农裔城籍作家的文化身份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未给予充分展示;其次关于刘醒龙小说中一些独特的人物系列很少有人去关注,同时在小说形式方面,关于他通过“重述”这种方法将中篇改写成长篇这一现象也尚未有人提出。基于此,本文分三章来对湖北作家刘醒龙的小说进行解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综合运用社会历史分析、小说修辞策略等手段,从作家文化身份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这一角度切入,挖掘出刘醒龙认知世界的独特性。如通过对评论者普遍忽视的一些作品的文本细读,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揭示《异香》神秘感背后隐藏的对《鱼王》的模仿借鉴;从《威风凛凛》中窥探作者孤独流浪的心态;剥去《大树还小》和《分享艰难》的宏大叙事包装之后,发现小说给我们展示的那些曾经被遮蔽掉的独特价值意义。本文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刘醒龙小说中的人物系列独特性,阐释“重述”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涵义。全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内容提要如下:
  绪论部分梳理了二十多年来刘醒龙小说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对刘醒龙这一作家作品研究的薄弱之处,阐述了刘醒龙小说的研究意义与价值。论文主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从认知世界的视角、人物系列、文体形式等小说整体形态方面具体论述了刘醒龙的小说世界所具有的特征。论文第一章从作家文化身份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探讨像刘醒龙这样一些出身在农村后来进入城市的所谓农裔城籍作家思考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曲折路线,他们最初一般从自己熟悉的农村题材开始进入创作,通过写农村写乡土,既成就了自己的写作也成就了作家本人,然后他们又陆续写了一些城市题材的小说,最后写历史题材,写这一部分内容一方面是想探讨这些作家主要是刘醒龙反复游移来游移去这样一个曲折路线里面包含了些什么,另一方面想通过对作品的文本细读,从文本中发现一些刘醒龙认知世界的特殊视角,他小说中既包括城市视角下对乡村的回望、立足于乡村背景对城市进行批判这两种几乎所有农裔城籍作家都会运用到的视角,还有刘醒龙自己的独特视角:立足于平民立场的乡村叙事视角,这也是作家认知世界的独特性。第二章从作者刻画人物系列的独特性入手,通过与同时期官场小说和底层文学中人物系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着重展示了刘醒龙对基层官员和底层百姓生存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关注,对这两类人物系列的深入刻画使刘醒龙在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中构建了自己独特的人物世界。第三章从互文性角度、小说修辞策略两方面对刘醒龙小说“重述”现象做了一个剖析,同时对这种文化现象的价值意义进行了判断。结语部分简要总结全文并谈及刘醒龙小说创作的不足,最后对其创作做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