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沙漠中的水井——杨绛文学创作中“隐身”意识的解读
【6h】

沙漠中的水井——杨绛文学创作中“隐身”意识的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隐身者的客观与自由

一、理性的旁观者

二、随遇而作的自由

(一)“是什么料,充什么用。”

(二)“创造小说,离不开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

三、淡泊不争的隐形人

第二章 隐身者的隐忍与狂欢

一、隐忍冲淡的创作风格

(一)舒缓和谐的情节

(二)简明克制的语言

二、在隐忍中提炼甘露,在痛苦中笑出声来

(一)乐观豁达的创作态度

(二)用幽默化解沉痛

第三章 “大隐隐于市”的隐身者

一、悲天悯人的胸怀

二、对人性善念的信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杨绛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上极易忽视却颇有建树的作家,她作为赫赫有名的大文豪钱钟书之妻,长久以来习惯于在丈夫光芒下将自己的才气低调掩盖、习惯于安身在文坛边缘、习惯于为自己披上“隐身衣”,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文学创作,她都将这种“隐身”意识贯彻始终。她为人低调内敛,行文风格冲淡客观,无论是人品还是文品都体现了淡泊不争的品格特点。但是“隐身”意识并不意味着毫无作为和袖手旁观,杨绛的“隐身”意识还体现在对自由的热爱和大隐隐于市、润物细无声的人道主义,她看似波澜不惊的文章中不仅有着别具一格、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而且隐忍的文风下弥漫的是豁达乐观的态度。同时,她关注劳动人民、关注人性,充满了对人性的理性批判和悲悯情怀。就如同“沙漠中的水井”一般,虽默默无闻、毫不起眼却能为干涸绝望的人们带去希望和救赎。
  第一章“隐身者的客观与自由”。主要探讨“隐身意识”对杨绛创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的影响,因为有这种意识,因此可以冷静地站在旁观者的地位上,而不与任何人或派别为伍,赋予了杨绛创作更多的客观真实性。杨绛总是心无旁骛地进行叙述,很少将自己的情绪和观点带入文章,这使得她的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生动真实。另外“隐身意识”的参与,赋予作者平和的写作心态,为了写作而写作,而不受功利性的驱使,这就使她在创作题材和创作内容上极为自由,有一种随遇而作的随意。此外,“隐身意识”本身就是作者淡泊不争的体现,因此流露在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性格,也都带上了这一特点。
  第二章“隐身者的隐忍与狂欢”。主要挖掘“隐身意识”在作者创作中对其创作风格和创作态度起到的影响。“隐身意识”使杨绛的创作呈现出隐忍克制的特点,对情节的设置波澜不惊进展缓慢,语言平实质朴,耐人寻味。但在这种看似隐忍的表象下,却是思想态度的狂欢。无论遭遇何种痛苦磨难,杨绛都用豁达的创作态度和幽默的语言艺术将之化解。杨绛创作中的“隐身意识”立体而多层次,内敛却不消极,积极而不喧哗。
  第三章“大隐隐于市的隐身者”。深度挖掘杨绛的创作内涵。“隐身意识”并不代表作者在创作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代表作者背离人民群众闭门造车。反而在杨绛的创作中呈现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大爱。她将文学中建构精神世界的任务放在自己的创作中,将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深切了解人们心中的痛楚,用一种高尚的人格和慈悲的胸怀为人们呐喊呼救,渴望拯救和引领人们受伤的心灵,将人文主义关怀的种子播撒出去,将对人类美好心灵的信任传递下去。
  最后结语部分总结杨绛的作品便如同“沙漠中的水井”一样,虽低调而不可或缺、虽量不多但尤其珍贵,看似默默无闻地存在着,却给予人们干涸绝望的心灵以甘露,给人们带去无限希望和温情,令人回味无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