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6h】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 有关武术段位制的研究

1.3.2 有关武术段位制指导员的研究

1.3.3 已有研究的不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3.1.1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基本状况

3.1.2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培训状况

3.1.3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指导状况

3.2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人员数量缺乏,年龄结构失衡

3.2.2 段位项目有限,拳种覆盖面小

3.2.3 培训规划不明确,培训次数较少

3.2.4 统筹兼顾缺失,培训拳种单一

3.2.5 培训时间不合理,培训质量不高

3.2.6 监督机制缺失,缺乏激励措施

3.2.7 职责落实不明,缺少评价机制

3.3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建设对策

3.3.1 扩充人员数量,优化年龄结构

3.3.2 扩展段位项目,纳入地方拳种

3.3.3 增加培训次数,完善培训体系

3.3.4 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内容

3.3.5 优化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

3.3.6 确立监督机制,实施激励措施

3.3.7 加强后期管理,建立评价体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调查问卷

附录B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C 专家访谈记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武术段位制指导员作为武术段位制推广的人才保障与前沿力量,肩负着武术段位制宣传普及与教学指导工作,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效果;其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关系着武术段位制发展的质量,关系着《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能否顺利贯彻落实,进而影响武术在国内乃至国际的传播。如何科学有效地建设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提高培训质量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指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好地为段位制的推广服务,为武术的发展服务,为《全民健身条例》的顺利实施服务,已成为当前武术段位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当前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寻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推动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队伍健康发展提供理论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并在此基础上剖析指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理路,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可行性解决策略。
  本研究结果如下:自2011年以来,全国共举办了115期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培训班,培训了18071人武术段位制指导员,指导员队伍虽初显规模,但人员数量仍较为匮乏,且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年轻力量不足。武术段位制指导员段位等级多为中段位,高段位指导员人员数量偏少;指导项目以自卫防身术、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居多,但存在指导时间不均衡,指导次数过少等问题;服务社会、强身健体、兴趣爱好是其主要参与动机。在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培训活动方面,存在培训时间不合理、培训内容较为单一、培训规划不明确等实际问题,影响了习武者的参与积极性与指导员培训质量。在武术段位制指导员管理方面,监督管理机制缺失,缺乏一定的激励措施;管理职责与指导任务落实不明,缺少指导员业务水平评价机制,不利于指导员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解决策略:扩充人员数量,优化年龄结构;扩展段位项目,纳入地方拳种;增加培训次数,完善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确立监督机制,实施激励措施;加强后期管理,建立评价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