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研究
【6h】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思路

1.4研究方法

1.5研究创新之处

2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综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2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主题的比较分析

2.3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视角的比较分析

2.4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

2.5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反思

3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课程现状及需求分析

4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学位课程的项目背景分析

5美国12所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特点分析

5.1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学分要求

5.2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名称

5.3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描述

5.4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内容

5.5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结构

5.6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主要特点

6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发展变革分析

6.1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前沿研究中心项目创立的过程

6.2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前沿研究中心项目课程的设计理念

6.3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前沿研究中心支持及推广课程活动

6.4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前沿研究中心课程教学的反馈

6.5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前沿研究中心课程的调整与完善

6.6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前沿研究中心课程特点

7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启示

7.1宏观层面:重视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顶层设计

7.2中观层面:开展培养项目与课程体系的研究与设计

7.3微观层面:探讨课程教学与支持活动的设计

8研究总结与展望

8.1研究总结

8.2研究不足

8.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有效发挥对推进信息化教学与管理,促进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相对缓慢,无法跟上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步伐,进而制约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作用的发挥。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逐渐开展了面向各类教育工作者(校长、教师、中层管理者等)的教育信息化主题培训,同时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培训。这种培训方式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水平得到提升,但与教育信息化较为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相比之下,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活动中存在内容较为分散、提升途径较为单一、提升对象范围较小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的整体效果。因此亟待了解和借鉴其他国家在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方面的成熟经验。
  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提升项目中,能力提升方式主要通过学位课程实现,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学位课程取得了较大成果,其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本文在对比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在研究主题、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现状与问题,提出拓展研究视野,借鉴美国的实践经验的观点。
  研究采用“一横一纵”两条主线分析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横”主要分析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现状。选取美国12所大学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为代表,运用内容分析法并结合访谈,对课程的学分要求与设置依据、课程名称、课程描述、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特点:课程内容与国家标准吻合程度不同;课程名称与课程描述相结合;多元化的课程结构类型;重视研究与实践类课程。
  “纵”主要分析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的发展历程。因此,以美国最早设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学位培养项目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前沿研究中心为个案,梳理其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其设计理念、课程支持活动、课程的调整措施,总结其课程设计的特点:多元化的课程设置理念;资源共享支持课程推广;课程设置不断调整完善;科研教学相互支持发展。
  最后,从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总结美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对我国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启示与建议。在宏观层面,重视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顶层设计。(1)构建专门机构,开展系统研究和人才培养;(2)实行开放申请,面向社会提供在线提升课程;(3)选择代表性院校,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水平认证。在中观层面,开展培养项目与课程体系的研究与设计。(1)根据国家标准和学习者需求,设计学位课程。(2)选择多种学科的知识内容,增强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3)积极促进课程知识的融合,树立实践导向的培养目标。在微观层面,探讨课程教学与支持活动的设计。(1)基于情景教学,加深学习者对信息技应用的认识;(2)采用多种方式,支持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课程教学;(3)树立共享理念,向其他学校提供资源以及发展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