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阿德福韦酯类前体药物的合成
【6h】

阿德福韦酯类前体药物的合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阿德福韦酯类前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人感染乙肝病毒可引起急、慢性乙型肝炎。据统计,至今全世界大约有20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HBV),其中3.5亿~4亿人为HBV慢性病毒携带者,全球每年由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癌而死亡的人数达50~120万。当前,虽然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但是全世界乙肝蔓延的趋势并没有下降,慢性乙肝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当今,只有少数药物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慢性乙肝。例如: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大多数国家仍将干扰素作为抗乙肝病毒药物用于临床,但是其低的有效率(30-40%)和昂贵的治疗费用及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而拉米夫定存在着响应率低及耐药性的问题,限制了它的疗效。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Fig.1)是阿德福韦(PMEA)的一种酯类前体药物,在体内和体外均有强的抗HBV活性。特别是阿德福韦酯能有效的抑制对拉米夫定、泛昔络韦耐药的HBV变异病毒株的复制。然而,阿德福韦酯在药代动力学实验中表现不佳,因为阿德福韦(PMEA)在吸收后首先在肾脏聚集累积,从而限制了阿德福韦在肝脏的吸收。而且PMEA在肾脏的高吸收水平,可以导致肾毒性。这在核苷磷酸酯类似物中已有体现。剂量依赖的肾毒性(在高剂量下产生肾毒性)、以及体内代谢可能释放有细胞毒性的甲醛和2-嘌呤基乙酸,已成为其临床应用最大的局限性。阿德福韦酯的母体药物阿德福韦,无论在用于动物还是人,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都不佳。可能原因是阿德福韦的磷酸根在生理pH值下电离产生负电荷[8],而使阿德福韦在小肠粘膜细胞上渗透性很差,限制了其吸收。 为了增加阿德福韦(PMEA)的细胞吸收,提高抗病毒活性,减少细胞毒性,人们开发出了一些前体药物,例如bis(SATE)-PMEA,cyclo Sal-PMEA和靶向前药瑞莫福韦(remofovir,Fig.1)。这些新的药物改善了PMEA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例如,不稳定性和细胞毒性。因此,需要利用更有效的前药策略,开发新的高效低毒的抗HBV药物。 本论文运用新颖的前药策略,设计合成新的活性强,而毒性低的阿德福韦(PMEA)酯类前体药物。 目的:依据前药设计原理,运用新颖的前药策略,设计合成阿德福韦新的前体药物。 氨基酸在小肠粘膜细胞吸收为主动转运机制已经在核苷-L-氨基酸酯类前药的设计中被证实,核苷的L-氨基酸酯类前体药物能极大的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母体药物(PMEA)的抗病毒活性。而且由于L-氨基酸是存在于人体的内源性物质,所以核苷-L-氨基酸酯类前药在体内代谢产生的L-氨基酸,不会产生细胞毒性。 胆固醇同为体内内源性物质,且胆固醇特殊的溶解性特征(脂溶性很强),可以极大的改善前药的脂溶性。 苄基脂溶性较好,而且基团较小,反应活性较高,用其作为修饰基团易于反应制得相应的前药。 因此,本课题设计、合成一系列由阿德福韦与氨基酸、胆固醇和苄醇等生成的酯类前药。包括: 1.双(L-苏氨酸甲酯)阿德福韦酯; 2.双(L-丝氨酸甲酯)阿德福韦酯; 3.双(L-羟脯氨酸甲酯)阿德福韦酯; 4.双(N-苄氧羰基-L-羟脯氨酰甲酯氧基羰基氧基甲基)阿德福韦酯; 5.双(胆固醇-3-氧基羰基氧基甲基)阿德福韦酯; 6.阿德福韦双苄酯; 7.N6-苄基-阿德福韦单苄酯; 8.N6-苄基-阿德福韦双苄酯。 方法:阿德福韦(9-(2-膦酰甲氧基乙基)腺嘌呤,PMEA),是一种活性强的广谱的抗病毒核苷类似物。本研究以阿德福韦为母体化合物,将阿德福韦嘌呤环9位侧链磷酸上的两个羟基分别与氨基酸、胆固醇和苄醇成酯,得到了6个阿德福韦的酯类化合物(1~6)。同时对其6位氨基用苄基修饰,得到化合物7和8。 结果:根据设计的合成路线,得到了8个阿德福韦酯类前体药物。 化合物1.ESI-MS:Calcd for C18H30N7O8P:503.5.Found:504.5,(M+1)+;526.6(M+Na)+. 化合物2.ESI-MS:Calcd for C16H26N7O8P:475.4.Found:476.6(M+1)+;498.8,(M+Na)+. 化合物3.ESI-MS:Calcd for C20H30N7O8P:527.5.Found:528.6,(M+1)+;550.6(M+Na)+. 化合物4.ESI-MS:Calcd for C40H46N7O18P:943.8.Found:945.0(M+1)+;978.6(M+Na)+. 化合物5.1H-NMR(400 MHz,DMSO-d6,δ):8.33(1H,s),7.97(1H,s),5.65(4H,d),5.39(2H,s),4.51(2H,m),4.40(2H,t),3.95(2H,t),3.88(2H,d),2.96(1H,s),2.88(1H,s),2.39(4H,m),2.02-0.67(83H,m).ESI-MS:Calcd for C66H104N5O10P:1158.5.Found:1158.9,(M+1)+. 化合物6.ESI-MS:Calcd for C22H24N5O4P:453.4.Found:453.2,M+;453.8(M+1)+;476.2(M+Na)+;907.3(2M+1)+;929.4(2M+Na)+. 化合物7.1H-NMR(400 MHz,DMSO-d6,δ):9.65(2H,br.s),8.79(1H,s),8.69(1H,s),7.34-7.24(10H,m),5.58(2H,s),4.68(2H,d),4.39(2H,t),3.88(2H,t),3.46(2H,d).ESI-MS:Calcdfor C22H24N5O4P:453.4.Found:453.2,M+;454.6(M+1)+;475.8(M+Na)+. 化合物8.ESI-MS:Calcd for C29H30N5O4P:543.2.Found:543.5(M+1)+;566.1(M+Na)+. 结论: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1~8,为阿德福韦酯类前药的活性研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